1.综合题- (共1题)
1.
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除稀有气体外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2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属于过渡元素的是___(该空格用表中的字母表示)
(3)元素B的单质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4)D、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为比较元素A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溶液B应该选用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能说明A和G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除稀有气体外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2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属于过渡元素的是___(该空格用表中的字母表示)
(3)元素B的单质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4)D、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为比较元素A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溶液B应该选用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能说明A和G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X、Y、Z、Q、R 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 0;Q 与 X 同主族;Z、R 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____。
(2)X 与 Z 能形成多种化合物,请写出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B、C、D 有如下转化关系:A
B其中,A、B、D 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 为两性不溶物,C 是一种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D的电子式_____;由 A 与足量 C 反应转化为 B 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4)Q的氢化物与Z的普通氢化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____。
(2)X 与 Z 能形成多种化合物,请写出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B、C、D 有如下转化关系:A

3.单选题- (共15题)
4.
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Cl电离产生H+和Cl﹣,可判断HCl分子中存在离子键 |
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会破坏旧的化学键,同时形成新的化学键 |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全是极性键 |
5.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元素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原子半径 | 0.16 | 0.143 | 0.102 | 0.089 | 0.074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6、﹣2 | +2 | ﹣2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与戊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B.常温下,乙单质能与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剧烈反应 |
C.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甲、丁的单质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速率:甲<丁 |
D.丙单质在戊单质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物质中丙为+6价 |
6.
固体NH5(也可写为:NH4H)属离子化合物,它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它也能跟乙醇、乙酸、盐酸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H5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NH5中含有3NA个N﹣H键 |
B.NH5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
C.1mol NH5与水反应时,转移电子为NA |
D.与乙酸反应时,NH5被还原 |
7.
对于可能存在的第119号元素,有人称之为“类钫”。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判断下列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类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八周期,在化合物中显+1价 |
B.“类钫”元素的非金属性极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
C.“类钫”单质遇水剧烈反应,可能发生爆炸 |
D.“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钫单质,且大于1g/cm3 |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与在水中电离时,破坏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
B.H2O比H2S分子稳定,是因为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
C.NaCl和HCl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不相同,故沸点不同 |
D.碘沸点低、易升华,是因为分子中的 I﹣I键能较小 |
9.
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的还原性:C3﹣<D﹣ |
B.原子序数 d>c>b>a |
C.离子半径 C>D>B>A |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
10.
短周期元素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W>X>Y |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W>Z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
D.Y 与X、Y 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
11.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分别与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 |
B.Y的单质能从含R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R单质 |
C.X、N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熔点很低 |
D.简单离子的半径:Z<X<Y |
13.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D.实验Ⅳ:滴入FeCl3后,可形成带电的胶体,该分散系导电能力增强 |
14.
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酸性KMnO4溶液 | 紫色溶液褪色 | 说明SO2有漂白性 |
B | H2S溶液 | 产生黄色沉淀 | 黄色沉淀为S,说明SO2有氧化性 |
C | Na2SiO3溶液 | 产生胶状沉淀 | 酸性:H2SO3>H2SiO3 非金属性:S>Si |
D |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为BaSO3,说明SO2有还原性 |
A.A | B.B | C.C | D.D |
15.
如图所示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


A.NH3(H2O含紫色石蕊试液),红色喷泉 |
B.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 |
C.HCl(H2O含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喷泉 |
D.NO(NaOH溶液),无色喷泉 |
16.
江苏省已开始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下列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
A.催化处理汽车尾气,减轻氮氧化物污染和光化学烟雾 |
B.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
C.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能等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D.将废旧电池深埋,防止污染环境 |
17.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 B.硝酸 | C.醋 | D.卤水 |
4.填空题- (共1题)
18.
按要求填空:
(1)某原子含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电子式:HClO:____;NH4+:_____;写结构式:CCl4:_____;CS2:_____;
(3)画出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画出溴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
(4)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排序:
下列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 ;Al3+ ;Na+ ;F- ;______________
下列物质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H2O;Na2O;H2Se;I2 ;______________
(1)某原子含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电子式:HClO:____;NH4+:_____;写结构式:CCl4:_____;CS2:_____;
(3)画出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画出溴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
(4)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排序:
下列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 ;Al3+ ;Na+ ;F- ;______________
下列物质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H2O;Na2O;H2Se;I2 ;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9.
有资料显示过量的NH3和Cl2在常温下可合成岩脑砂(主要成分为NH4Cl),某实验小组对该反应进行探究,并对岩脑砂进行元素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岩脑砂的制备
①利用装置A制取实验所需的NH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已知该实验中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所需Cl2,装罝F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则F装置的作用是___。
③为了使NH3和Cl2在D中充分混合,请确定上述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___→e f←h←g←j←i←b(用小写字母和箭头表示,箭头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
④证明NH3和Cl2反应生成的岩脑砂中含有NH4+,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中除了蒸馏水、稀HNO3、红色石蕊试纸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填试剂的化学式也可以)
(2)岩脑砂中元素的测定:准确称取a g岩脑砂,与足量的氧化铜混合加热,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岩脑砂中氮元素和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已知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NH4Cl+3CuO
3Cu+N2↑+2HCl↑+3H2O)
⑤设置装置H的目的是___。
⑥若装置I增重b g,利用装置K测得气体体积为V L(已知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1),则岩脑砂中n(N):n(Cl)=___(用含b、V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⑦若测量体积时气体温度高于常温(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N)比正常值____(“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岩脑砂的制备
①利用装置A制取实验所需的NH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已知该实验中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所需Cl2,装罝F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则F装置的作用是___。
③为了使NH3和Cl2在D中充分混合,请确定上述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___→e f←h←g←j←i←b(用小写字母和箭头表示,箭头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
④证明NH3和Cl2反应生成的岩脑砂中含有NH4+,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中除了蒸馏水、稀HNO3、红色石蕊试纸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填试剂的化学式也可以)
(2)岩脑砂中元素的测定:准确称取a g岩脑砂,与足量的氧化铜混合加热,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岩脑砂中氮元素和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已知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NH4Cl+3CuO

⑤设置装置H的目的是___。
⑥若装置I增重b g,利用装置K测得气体体积为V L(已知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1),则岩脑砂中n(N):n(Cl)=___(用含b、V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⑦若测量体积时气体温度高于常温(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N)比正常值____(“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