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160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

1.推断题(共1题)

1.
化学式为C2H6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
A+Na→慢慢产生气泡
A+CH3COOH有香味的产物
(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可作出的判断是 ______.
A.一定含有-OHB.一定含有-COOHC.A为乙醇D.A为乙醛
(2)含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水溶液可以用作 ______.
(3)A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A与CH3COOH反应生成的有香味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写出A分子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是B分子的球棍模型和A分子的比例模型,若A和B的关系是同系物,则B的结构简式 ______.

2.综合题(共2题)

2.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W________;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四种元素的所有化合价中,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价,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____价。   
(3)甲和乙分别是由W、X、Y、Z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化合物甲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其化学式为________;化合物乙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其化学式为________。   
(4)HYO3的酸性比HWO强,有人据此认为Y的非金属性强于W,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________。
3.
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3mol/L 稀H2SO4溶液
0.05mol/L KMnO4溶液

25
3.0
V1
2.0
3.0
1.5

25
2.0
3.0
2.0
3.0
2.7

50
2.0
V2
2.0
3.0
1.0
 
(1)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2=__________。
(2)实验①、②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4)利用实验1中的数据,计算用KMn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趋势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再向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3mol/L 稀H2SO4溶液
0.05mol/L KMnO4溶液

25
2.0
3.0
2.0
3.0
MnSO4
t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单选题(共15题)

4.
根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判断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CH3-CH2-CH3和 CH3-CH2-CH2-CH3B.NO和CO
C.CH3-CH2OH和 CH3-O-CH3D.红磷和白磷
5.
有机反应类型较多,形式多样。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①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②CH2=CH2+H2OC2H5OH
③CH4+Cl2CH3Cl+HCl
+3H2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乙烯的加成,还是乙烷的取代反应都可制得氯乙烷
B.使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可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杂质
C.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
D.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
7.
将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试管中并倒置于水槽里,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或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
B.此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氯甲烷
C.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
D.试管中液面上升
8.
将1molCH4和适量的O2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CH4和O2均无剩余,且产物均为气体(101kPa,120℃),总质量为72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将产物通过碱石灰,则不能被完全吸收
B.若将产物通过浓硫酸,充分吸收后,浓硫酸增重18g
C.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4g.mol-1
D.反应中消耗O2 56g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大小相当
B.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远大于化学键,是一种很强的作用力
C.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部的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而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左边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B.Na、Mg、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F、Cl、Br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D.NaOH、KOH、Mg(OH)2的碱性依次减弱
11.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D.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12.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且其中一种为地壳中最多的元素,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简单离子半径:W<X<Z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13.
下列有关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静电作用
B.H和Cl形成的分子中存在的是极性共价键
C.氯化铵中没有金属元素,所以不是离子化合物
D.11号与9号元素能够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
14.
某研究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A.石油的分馏B.验证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
C.组装原电池D.乙酸乙酯的制备
15.
下列相关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设计
预期目的
A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用MgCl2和AlCl3分别与过量氨水反应
探究Mg、Al的金属性强弱
D
往盛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探究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A.AB.BC.CD.D
16.
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
A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硅酸盐
B
刚玉、金刚石
三氧化二铝
C
天然气、可燃冰
甲烷
D
光导纤维、石英
二氧化硅
 
A.AB.BC.CD.D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海水晒盐的过程发生复分解反应
C.从海水中提取铀等微量元素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方向之一
D.将明矾加入海水中静置过滤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18.
人类对某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影响冶炼方法的主要因素是
A.金属的活动性大小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D.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