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A+、B+、C-、D、E、F2- 6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其中只有B+和F2-为单核微粒,且C-和E的组成元素相同,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C-
D+E,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结构式___________,E的结构式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D物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上述六种微粒中所含有的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B、F两元素组成的原子数目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该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

(1)写出D的结构式___________,E的结构式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D物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上述六种微粒中所含有的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B、F两元素组成的原子数目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该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
2.
已知A、B、C、D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常温常压下AB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与C同主族,则: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
(2)画出D元素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B2与D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一个容积为15mL的试管充满AB2后,倒置于一个盛水的水槽中,当试管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不再变化时,相同条件下再通入O2,若要使试管液面仍保持在原高度,则应通入的O2为___________mL。
(5)甲、乙、丙均为含A元素的化合物,丁为单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①若丁为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甲为氢化物,乙为氧化物,则一个乙分子所含有的电子数目___________。
②若丁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常温下丁在甲的浓溶液中能反应但很快停止,则丙的化学式___________。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
(2)画出D元素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B2与D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一个容积为15mL的试管充满AB2后,倒置于一个盛水的水槽中,当试管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不再变化时,相同条件下再通入O2,若要使试管液面仍保持在原高度,则应通入的O2为___________mL。
(5)甲、乙、丙均为含A元素的化合物,丁为单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①若丁为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甲为氢化物,乙为氧化物,则一个乙分子所含有的电子数目___________。
②若丁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常温下丁在甲的浓溶液中能反应但很快停止,则丙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5题)
3.
14C是C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可使它转变为14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C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 B.14C核素的中子数为8 C. 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 C.14C16O2的质子数为46 |
4.
5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 | A | B | C | D | E |
相关 信息 | 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 有两种常见的单质,均有氧化性 | 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 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相同 | 其游离态单质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和地壳的岩层里 |
A.A的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 |
B.C的单质燃烧火焰呈黄色 |
C.D的最高价氧化物可分别溶于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 |
D.B和E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差的是E |
5.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酸性HF<HCl<HBr<HI, 所以非金属性F<Cl<Br<I |
B.因为Cl2可以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所以非金属性Cl>Br |
C.金属Na与O2在加热时有Na2O2生成,可以推断Li与O2在加热时有Li2O2生成 |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
7.
2019年3月21日,江苏响水化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当地环保部门在现场检测到爆炸产生的气体有SO2、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SO2气体的排放 |
B.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物有关 |
C.SO2随雨水降下可能形成酸雨 |
D.空气质量报告中有可吸入颗粒、SO2、NO2、CO2 |
3.实验题- (共1题)
8.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_________。
(2)实验中他们取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装置C中试管D内盛装的是品红溶液,当B中气体收集满后,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向C中烧杯内加入沸水,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用品自选)。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_________。
(2)实验中他们取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铁粉 | B.BaCl2溶液 | C.银粉 | D.Na2CO3溶液 |
(4)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用品自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