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038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

(1)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写出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①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且与H的同分异构体的所有物质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二十一世纪世界资源争夺的重点是海洋。海底有石油、可燃冰、石油气、矿砂、锰结核的资源,海水中除有渔业资源外,还有食盐、溴、碘等许多化学资源,所有资源中最丰富的是水资源。
(1)海水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氧,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轨道共有________个能级,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水的沸点为100℃,氟化氢的沸点为19.5℃,水与氟化氢比较,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水的沸点比硫化氢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碘是将海带灼烧成灰,溶于水过滤,滤液中通入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四氯化碳将生成的单质碘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出来,最后用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使碘和四氯化碳分离。
(4)海洋元素中的氯、溴、碘统称为海水中的卤素资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都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3.
已知:Fe2能被稀硝酸氧化,反应方程式为:3Fe(NO3)2+4HNO3(稀)→3Fe(NO3)3+NO↑+2H2O,现将一定量的铁和铜的混合物分为等质量的4份,分别加入等浓度不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0.20的稀硝酸(假设反应中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
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固体(g)
18.0
9.6
0
0
放出气体的体积(mL)
2240
4480
6720
 
 
(1)由NO与HNO3的关系可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mol·L-1
(2)稀硝酸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3)放出2240 mL气体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4480 mL气体时,消耗金属的质量为_______g。
(4)原混合物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
(5)加入400 mL稀硝酸,反应完全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6)当溶液中Cu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放出气体的体积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

4.单选题(共2题)

4.
氯碱工业中,与铁丝网连接的是电源的     (   )
A.负极B.正极C.阴极D.阳极
5.
氯化钠是典型的离子晶体,下列有关氯化钠晶体结构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结合在一起
B.与某个钠离子最接近的钠离子有12个
C.某个钠离子周围的氯离子围成的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
D.晶体中钠离子的半径比氯离子的半径小

5.选择题(共2题)

6.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的历史事件事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blank#}1{#/blank#} 。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blank#}2{#/blank#} 。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lank#}3{#/blank#} 。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blank#}4{#/blank#}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lank#}5{#/blank#} 。

7.

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战争名称起止时间发动国家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英、法、俄、日等八国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对;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无。
(1)这三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  {#blank#}1{#/blank#}  )
(2)这三场战争的发动者都有英国。( {#blank#}2{#/blank#}    )
(3)这三场战争逐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blank#}3{#/blank#}   )
(4)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等特权。(  {#blank#}4{#/blank#}  )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占领了北京。( {#blank#}5{#/blank#}   )

6.填空题(共1题)

8.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的两种常见的烃:_________,_________;一种常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______________。
(2)燃烧后生成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的一种常见的烃:_________。
(3)不能脱水生成烯烃的碳原子数小于6的两种饱和一元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后生成乙酸的醛:__________;加成后生成乙二醇的醛:___________。
(5)[ CH2-O ]n的单体:___________;丙烯聚合后的高分子: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9.
为了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某小组设计了右图装置进行实验研究。

图中烧杯A用作水浴器,锥形瓶B中盛有试剂X,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均盛有浓硫酸,E是一根直导管,干燥管F中填满新制的碱石灰,烧瓶G中装有无水乙醇和一些新制白色无水盐粉末Y。打开C处活塞,将浓硫酸慢慢滴入B中与试剂X作用,之后发现D瓶的导管口产生大量气泡,水浴加热G瓶,不久又观察到G瓶中试剂Y变色,F端排出的气体经净化后还能点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瓶中所装的试剂X是以下的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饱和食盐水 B.MnO2和NaCl混合物 C.浓盐酸
(2)C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逸出的气体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
(3)D中所装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G瓶中发生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中填满新制的碱石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导管除了有导气的基本功能外,在本实验中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无水盐粉末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