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0017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2题)

1.
如图表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或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

A. 电子层数 B. 原子半径 C. 最高化合价    D. 最外层电子数
2.
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
A.青铜B.生铁C.锰钢D.硬铝

2.选择题(共5题)

3.现有两瓶温度分别为15℃和35℃,pH均为1的H2SO4溶液,两溶液的物理量相等的为(   )
4.已知集合A={1,3, {#mathml#}m{#/mathml#} },B={1,m},A∩B={1,m},则m=(   )
5.已知集合A={1,3, {#mathml#}m{#/mathml#} },B={1,m},A∩B={1,m},则m=(   )
6.已知集合A={1,3, {#mathml#}m{#/mathml#} },B={1,m},A∩B={1,m},则m=(   )
7.将pH=3的醋酸和硫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a倍和b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a和b的关系是( )

3.实验题(共2题)

8.
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可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甚至分解成氧化物。某学生在不同温度下给8.000 g硫酸铜晶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序
温度(℃)
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102
6.848
2
113
5.696
3
258
5.120
4
570
2.560
 
(1)第1次实验后,试样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质量是_____ g。
(2)通过计算确定第二次实验后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第四次实验后,剩余固体为一种黑色粉末(假设为纯净物),将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至少需要0.50mol/L的稀硫酸_________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9.
某同学在气体体积测定仪中用镁和硫酸反应测定1 mol氢气体积。完成下列填空:

(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上B瓶的玻璃塞,用橡皮塞塞紧A瓶加料口,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可以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3)已知液体量瓶的刻度范围是110~130 mL,实验时称取镁带的质量要控制在0.100~0.110 g之间,目的是_________。
(4)完成一次测定实验,需要2次用注射器抽气,其中需要记录的是第__________次抽出气体的体积。
(5)下列情况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______(填编号)
a. 镁表面的氧化膜没有除尽 b. 储液瓶中的液体是水
c. 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d. 装置气密性不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