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991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单选题(共13题)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烃类的是
A.C2H5OHB.CH3ClC.C9H8D.C6H5NO2
2.
大气污染物氟里昂—12的化学式是CF2Cl2,下面关于氟里昂—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饱和的
C.属于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D.是甲烷的一种同系物
3.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氧气和臭氧B.氕和氘
C.丙烷和2—甲基丙烷D.2,3—二甲基丁烷和已烷
4.
下列表示甲基的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A.B.C.D.
5.
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8B.C3H6C.C6H6D.C4H6
6.
大量获得乙烯的工业方法是:
A.乙醇脱水B.石油分离C.石油裂化 D.石油裂解
7.
如右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消耗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燃烧时生成水的物质的量n(H2O),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的成分及体积比可能是

A.C2H4与C3H4,体积比为任意比
B.H2与C4H8,体积比2:1
C.C2H2与C3H8,体积比1:2
D.H2与C2H6,体积比3:1
8.
“祥云”火炬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关于丙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9.
已知Mg2C3的结构与CaC2相似,由此可断定Mg2C3与水反应的产物是(  )
A.Mg(OH)2和CH≡CHB.MgO和CH≡CH
C.Mg(OH)2和CH3CH=CH2D.Mg(OH)2和CH3C≡CH
10.
β—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4种B.3种C.2种D.6种
11.
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最多可以生成几种物质
A.6 种B.7 种C.9 种D.10 种
12.
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2CHCl3 + O2 2HCl + 2COCl2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变质,下列那种试剂用于检验效果最好
A.烧碱溶液B.AgNO3溶液C.KI淀粉溶液D.溴水
13.
将16.1 g某元素的含结晶水的硫酸盐晶体,加热后失去全部结晶水变为7.1 g,该无水硫酸盐的式量为142,则该晶体(A·xH2O)中的x值为
A.10B.9C.8D.11

2.多选题(共4题)

14.
两种气态烃的混和气体共1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5升CO2气体和2升水蒸气(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关于该混和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不含乙烷B.一定含甲烷,不一定含乙烷
C.一定含乙烷,不一定含甲烷D.一定含甲烷
15.
下列各组烃的混和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它们按什么比例混和,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
A.C2H2C2H4B.C2H4C3H6C.C3H83H6D.C6H6C2H2
16.
不考虑现代物理手段,溶液中离子的定性检验有三种基本方法,①沉淀法(观察反应中沉淀的发生或消失)、②气体法(观察反应中气体的产生及其验证)、③显色法(观察颜色变化)。溶液中下列离子的检验或鉴别有以上两种基本方法可供选择的是
A.Al3+B.Na+C.I-D.CO32-
17.
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若操作正确而实验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其原因可能有
A.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B.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实验前被测样品已有部分失水D.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

3.填空题(共2题)

18.
(1)把1体积甲烷和4体积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后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中的气体颜色     ,试管中的液面 ,试管壁上有     出现,水槽中的现象是
19.
乙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后,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3.06g,使剩余气体再通过足量的Na2O2(反应方程式:2CO2+ 2Na2O2→Na2CO3+ O2),固体质量增加3.36g,求原混合气中乙烷和丙烷的体积比

4.实验题(共2题)

20.
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装置如下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烧瓶中除反应物以外,还应放2-3块碎瓷片,目的是
(2)烧瓶中产生乙烯的反应方程式为  
(3)反应开始后,可观察到C和D中共同的现象是 ; C中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D中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
(4)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处理烧瓶中废液发现,反应液变黑、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气体,其原因是  。
21.
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可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甚至分解成氧化物。某学生在不同温度下给8.000 g硫酸铜晶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序
温度(℃)
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102
6.848
2
113
5.696
3
258
5.120
4
570
2.560
 
(1)第1次实验后,试样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质量是_____ g。
(2)通过计算确定第二次实验后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第四次实验后,剩余固体为一种黑色粉末(假设为纯净物),将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至少需要0.50mol/L的稀硫酸_________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