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流程- (共1题)
1.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图所示是某厂应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据图回答:

(1)上述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流程Ⅰ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
(3)流程Ⅱ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流程Ⅱ中发生的总反应____。
(5)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溶液中先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流程Ⅰ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
(3)流程Ⅱ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流程Ⅱ中发生的总反应____。
(5)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溶液中先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9题)
3.
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A.Cu![]() ![]() |
B.Cu![]() ![]() |
C.Cu![]() |
D.Cu![]() |
4.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 |
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
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
5.
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 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 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 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 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 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 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6.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A.铝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可用作建筑材料 |
B.食品工业中用Na2CO3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
C.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腐蚀铜制印刷电路板 |
D.明矾能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
3.选择题- (共3题)
11.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据此回答问题。
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12.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据此回答问题。
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13.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据此回答问题。
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4.实验题- (共3题)
14.
铁与水蒸气反应,通常有以下两种装置,请思考以下问题:

(1)方法一中,装置A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中,装湿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后,取出装置一的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方法一中,装置A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中,装湿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后,取出装置一的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铝热反应是铝的一个重要性质,该性质用途十分广泛,不仅被用于焊接钢轨,而且还常被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如钒、铬、锰等。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磁性氧化铁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进行铝热反应,现象很壮观。指明使用镁条和氯酸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取反应后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见红色。为测定该实验所得“铁块”中铁元素含量,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几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① 试剂A应选择________,试剂B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
② 写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M的成分是Fe2O3而非Fe3O4__________。

④ 上述实验应灼烧至M质量不变,则能证明M质量不变的标志是_______。
⑤ 若最终红色粉未M的质量为12.0 g,则该“铁块”的纯度是_______。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磁性氧化铁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进行铝热反应,现象很壮观。指明使用镁条和氯酸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取反应后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见红色。为测定该实验所得“铁块”中铁元素含量,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几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① 试剂A应选择________,试剂B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 B.氧化铁 | C.H2O2溶液 | D.氨水 |
③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M的成分是Fe2O3而非Fe3O4__________。

④ 上述实验应灼烧至M质量不变,则能证明M质量不变的标志是_______。
⑤ 若最终红色粉未M的质量为12.0 g,则该“铁块”的纯度是_______。
16.
某科研小组设计出利用工业废酸(稀硫酸)来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方案如图所示。

已知:各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A最好使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KMnO4 B.H2O2 C.HNO3
(3)除铁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pH应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之间。
(4)物质B可直接用作氮肥,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除铁后得到的氢氧化铁可用次氯酸钾溶液在碱性环境将其氧化得到一种高效的多功能处理剂(K2FeO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各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A最好使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KMnO4 B.H2O2 C.HNO3
(3)除铁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pH应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之间。
(4)物质B可直接用作氮肥,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除铁后得到的氢氧化铁可用次氯酸钾溶液在碱性环境将其氧化得到一种高效的多功能处理剂(K2FeO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