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X、Y、Z是短周期的三种相邻元素,X与Y同主族,Y与Z同周期,已知三种元素族序数之和为16,原子序数之和为38,则X、Y、Z的元素符号为
A.Na、K、Ca | B.N、P、S | C.F、Cl、S | D.O、S、Cl |
2.
如下性质的递变中,不正确的是
A.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
B.HClO4、H2SO4、H3PO4、H4SiO4的酸性依次减弱(相同条件下) |
C.CsOH、KOH、LiOH的碱性依次减弱 |
D.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
3.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多选题- (共1题)
4.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
B.元素X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 |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
3.填空题- (共1题)
5.
I.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U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2)
U、
U、
互为同位素,下列对同位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元素符号相同 B.物理性质相同
C.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
(3)下列有关
U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U原子核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1
B.
U与
U的质子数、电子数都相等
C.
U与
U是两种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D.
U与
U是同种原子
Ⅱ.锂的材料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如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LiCoO2作便携式电源的正极材料,碳酸锂(Li2CO3)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根据下列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
Li和
Li作核反应堆最佳载热体,
LiH和
LiD作高温堆减速剂。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Li和
Li互为同位素 B.
Li和
Li属于同种核素
C.
LiH和
LiD的化学性质不同 D.
LiH和
LiD是同种物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碱性:Be(OH)2<LiOH<NaOH<KOH B.半径:K>Na>Li>Li+
C.氧化性:Li+<Na+<K+<Rb+<Cs+ D.金属性:Cs>Rb>K>Na>Li>Be
(3)锂是碱金属族首元素,其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碱金属性质,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性质是________。
A.碱金属与水反应 B.碱金属在氧气中燃烧
C.碱金属与氢气反应 D.碱金属与氯气反应


(1)

(2)



A.元素符号相同 B.物理性质相同
C.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
(3)下列有关

A.

B.


C.


D.


Ⅱ.锂的材料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如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LiCoO2作便携式电源的正极材料,碳酸锂(Li2CO3)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根据下列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




A.




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碱性:Be(OH)2<LiOH<NaOH<KOH B.半径:K>Na>Li>Li+
C.氧化性:Li+<Na+<K+<Rb+<Cs+ D.金属性:Cs>Rb>K>Na>Li>Be
(3)锂是碱金属族首元素,其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碱金属性质,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性质是________。
A.碱金属与水反应 B.碱金属在氧气中燃烧
C.碱金属与氢气反应 D.碱金属与氯气反应
4.实验题- (共2题)
6.
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 NaBr溶液、0.1 mol·L-1 NaI溶液、CCl4等。
②仪器:________、________、烧杯、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将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随后消失 |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 |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 NaBr溶液、0.1 mol·L-1 NaI溶液、CCl4等。
②仪器:________、________、烧杯、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①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②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③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④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如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含有H+、OH-、______、________离子。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如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含有H+、OH-、______、________离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