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二)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658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30

1.推断题(共2题)

1.
由化合物A 合成黄樟油(E)和香料F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化合物A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
b.CH2Br2只有一种结构
c.化合物E能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线型高分子
d.化合物B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
(2)由B转化为D所需的试剂为______。
(3)D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C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顺反异构的名称是________(不必注明“顺”“反”)。
(4)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W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且峰面积之比是1:2:2:2:3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① lmolW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能消耗2molNaOH
② 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 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能发生聚合反应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写出以、丙酮为主要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
2.
X、Y、Z、W、R、M 六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相关信息
X
其单质为固体,常作电极材料
Y
原子核外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Z
非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s轨道的电子总数与p轨道的电子总数相同
W
主族元素,与Z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
R
价层电子排布为3d64s2
M
ⅠB族,其单质常用作导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X、Y、Z、W、R、M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产物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Z、W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M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3)M2Z的熔点比M2W 的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和Z形成的化合物YZ2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其中Y原子 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 N3-和YZ2互为等电子体,则N3-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
(5)MRW2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参数a=0.524 nm,c=1.032 nm; MRW2的晶胞中每个M 原子与_________个W 原子相连,晶体密度ρ=________g·cm-3 (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NA=6.02×1023mol-1)。

2.单选题(共4题)

3.
已知:有机物X、Y、Z的名称和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
Y
Z
名称
扁桃酸
没食子酸
丁香酸
结构简式



 
A.X、Y、Z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B.没食子酸的分子式为C7H6O2
C.X、Y、Z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D.X、Y互为同系物,X、Z互为同分异构体
4.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r(Z)/r(X)(r表示原子半径)的值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而W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同族元素Y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
B.Z的单质保存在X2Y 中
C.ZYX溶液和ZXW溶液都呈碱性,且原理相同
D.室温下,0.01mol L-1W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式钠盐溶液的pH为2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 mol ·L-1 NaClO溶液的pH
B.将4 mL 0.01mol ·L-1 KSCN溶液与1 mL 0.01 mol ·L-1 FeCl2溶液充分混合;再继续加入KSCN溶液,溶液颜色加深,证明溶液中存在平衡Fe3++ 3SCN-Fe(SCN)3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的稀溶液缓慢倒入酸的稀溶液中,所测反应后混合液温度值偏小
D.测定Na 2SO4溶液与Na2CO3溶液的酸碱性,说明非金属性:S>C
6.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
A.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经提纯的二氧化硅
B.“地沟油”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硅胶、生石灰、铁粉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D.铝及其合金应用广泛,是因为铝的冶炼方法比较简单

3.填空题(共1题)

7.
亚铁氰化钾K4Fe(CN)6俗名黄血盐,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以某电镀厂排放的含NaCN废液为主要原料制备黄血盐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HCN的电离常数Ka=6.2×10-10
①实验室配制一定浓度的NaCN溶液时,将NaCN溶解于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至指定浓度,其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浓度均为0.5 mol/L的NaCN和HCN的混合溶液显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通过计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转化池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K4Fe(CN)6,说明该反应能发生的理由:_____________。
(4)系列操作B为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K4Fe(CN)6可用于检验Fe3+,生成的难溶盐KFe[Fe(CN)6]可用于治疗Tl2SO4中毒,试写出上述治疗Tl2SO4中毒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6)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为铁氰化钾K3Fe(CN)6和亚铁氰化钾K4Fe(CN)6的混合溶液。

①K+移向催化剂____________(填“a”或“b”)。
②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1题)

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

已知:乙醇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与HBr反应得到溴乙烷(CH3CH2Br),二者某些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溶解性(本身均可作溶剂)
沸点(℃)
密度(g/mL)
乙醇
与水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78.5
0.8
溴乙烷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8.4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生成目标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
①组装好装置,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②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中;
③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分钟;
④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苯和液溴,向锥形瓶中加入无水乙醇至稍高于进气导管口处,向U形管中加入蒸馏水封住管底,向水槽中加人冰水。
(3)简述实验中用纯铁丝代替铁粉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完毕后,U形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分离溴乙烷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5)假设最初取用的无水乙醇是71.9 mL,最后得到的纯净的溴乙烷是66.2 mL,则溴乙烷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