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电解池的阳极上不一定有阴离子放电 |
B.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 |
C.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
D.电解时,电源负极流出的电子数等于流入电源正极的电子数 |
2.
2015年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内部用AlCl4–和有机阳离子构成电解质溶液,其放电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铝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
B.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Al –3e-+ 7AlCl4– = 4Al2Cl7– |
C.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Cn+ AlCl4––e- = CnAlCl4 |
D.放电时,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
3.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
A.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金属Pt |
B.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可能保持不变 |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
D.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 |
5.
CH3CH2Br与NH3反应生成(CH3CH2)2NH和HB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上述产物,CH3CH2Br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B.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C.CH3CH2Br与HBr均属于电解质 |
D.CH3CH2Br难溶于水 |
6.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卤代烷水解时,从氟到碘,由于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水解越来越困难 |
B.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 |
C.相同碳原子数的多卤代烃,随着卤原子数的增多,密度依次降低 |
D.常温下,CH3Cl是气体,甲烷的其他3种氯代产物都是液体 |
7.
在120 ℃时,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2.0 L,完全燃烧生成4.0 L水蒸气和3.0 L CO2,下列对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定含有C2H4,可能含有C2H6 | B.一定含有C2H4,不一定含有CH4 |
C.一定含有CH4,可能含有C2H4 | D.一定含有CH4和C3H4 |
8.
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反应为:2CH3CH2Br+2Na
CH3CH2CH2CH3+2NaBr。已知有CH3CH2Br和CH3CH2CH2CH2Br两种卤代烃,此混合物与足量的钠反应,得到的烃可能有几种( )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10.
古代的很多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
C.“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
2.多选题- (共1题)
11.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
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入NaOH溶液中洗气 |
3.填空题- (共1题)
12.
有4种无色液态物质:①己烯[
]、②己烷[CH3(CH2)4CH3]、③苯(
)、④甲苯(
)。
(1) 不能与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在铁屑作用下能与液溴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生成的有机物是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 能与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是____,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此反应属于____反应。



(1) 不能与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在铁屑作用下能与液溴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生成的有机物是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 能与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是____,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此反应属于____反应。
4.实验题- (共1题)
13.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并探究溴乙烷的性质。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加热装置未画出):
H2SO4(浓)+NaBr
NaHSO4+HBr↑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有关数据见下表:
Ⅰ.溴乙烷的制备:
(1)若图甲中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原因是A中发生了副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F连接导管通入稀NaOH溶液中,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导管E的末端须低于D的水面,其目的是__________。
(2)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氧化性杂质,宜选择下列_________ (填序号)溶液来洗涤所得粗产品。
A.氢氧化钠 B.碘化钾 C.碳酸氢钠 D.亚硫酸钠
(3)粗产品用上述溶液洗涤、分液后,再经过蒸馏水洗涤、分液,然后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后过滤,再将所得滤液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分约10.0 g。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___________。
Ⅱ.溴乙烷性质的探究
用如图乙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溴乙烷的性质:在试管中加入10 mL 6 mol·L−1NaOH溶液和2 mL溴乙烷,振荡、静置,液体分层,水浴加热。
(4)观察到___________,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5)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反应的气体产物为乙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丙装置。a试管中的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若无a试管,b试管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 。
H2SO4(浓)+NaBr



有关数据见下表:
| 乙醇 | 溴乙烷 | 溴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深红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1.44 | 3.1 |
沸点/℃ | 78.5 | 38.4 | 59 |
Ⅰ.溴乙烷的制备:
(1)若图甲中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原因是A中发生了副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F连接导管通入稀NaOH溶液中,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导管E的末端须低于D的水面,其目的是__________。
(2)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氧化性杂质,宜选择下列_________ (填序号)溶液来洗涤所得粗产品。
A.氢氧化钠 B.碘化钾 C.碳酸氢钠 D.亚硫酸钠
(3)粗产品用上述溶液洗涤、分液后,再经过蒸馏水洗涤、分液,然后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后过滤,再将所得滤液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分约10.0 g。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___________。
Ⅱ.溴乙烷性质的探究
用如图乙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溴乙烷的性质:在试管中加入10 mL 6 mol·L−1NaOH溶液和2 mL溴乙烷,振荡、静置,液体分层,水浴加热。
(4)观察到___________,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5)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反应的气体产物为乙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丙装置。a试管中的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若无a试管,b试管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