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中间体G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A的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甲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2)G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
(3)F的分子式为_______。
(4)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对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W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W有________种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 : 2 : 2:9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乙醛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正丁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的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甲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2)G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
(3)F的分子式为_______。
(4)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对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W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W有________种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 : 2 : 2:9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乙醛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正丁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2题)
2.
氟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氟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C2F4可用于合成聚四氟乙烯,HBF4可用于蚀刻玻璃,NO2F可用作火箭推进剂中的氧化剂,NaAlF6可用作电冶铝的助培剂。
①C2F4分子中所含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C2F4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聚四氟乙烯是一种准晶体,证明它不是晶体可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HF与BF3化合可得到HBF4,从价键形成角度分析HF与BF3能化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③与NO2F分子互为等电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__(写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式即可)。
(3)CaF2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CaF2晶胞中,Ca2+的配位数为_____;F-的配位数为_____。
②原子坐标参数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已知A、B两点的原子坐标参数如图所示,则C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___。
③晶胞参数可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CaF2晶胞的晶胞参数。A=546.2pm,则其密度为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g/cm3。
(1)基态氟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C2F4可用于合成聚四氟乙烯,HBF4可用于蚀刻玻璃,NO2F可用作火箭推进剂中的氧化剂,NaAlF6可用作电冶铝的助培剂。
①C2F4分子中所含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C2F4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聚四氟乙烯是一种准晶体,证明它不是晶体可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HF与BF3化合可得到HBF4,从价键形成角度分析HF与BF3能化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③与NO2F分子互为等电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__(写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式即可)。
(3)CaF2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CaF2晶胞中,Ca2+的配位数为_____;F-的配位数为_____。
②原子坐标参数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已知A、B两点的原子坐标参数如图所示,则C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___。
③晶胞参数可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CaF2晶胞的晶胞参数。A=546.2pm,则其密度为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g/cm3。
3.
碱式氯化镁(MgOHCl)常用作塑料添加剂,我国首创利用氢氧化镁与氯化铵热分解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的工艺。某科研小组根据该原理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制备碱式氧化镁并探究氨的还原性,反应前,装置C中CuO的质量为14.40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装置C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并测得其质量为12.24g。则红色固体是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5)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证明装置C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供选择的试剂:2mol/L的HNO3溶液、2mol/L的H2SO4溶液、2mol/L的NaOH溶液)。
已知:Cu2O+2H+=Cu2++Cu+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装置C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并测得其质量为12.24g。则红色固体是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5)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证明装置C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供选择的试剂:2mol/L的HNO3溶液、2mol/L的H2SO4溶液、2mol/L的NaOH溶液)。
已知:Cu2O+2H+=Cu2++Cu+H2O.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装置C中所得红色固体于大试管中 | ----- |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3.单选题- (共4题)
5.
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简单离子与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Y |
C.原子半径:Y>X |
D.化合物YW2和YZ4中均含有离子键 |
6.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取20.00 mL KMnO4溶液 | 从碱式滴定管初始读数为1.00 放液体到最终读数为21.00 |
B | 分离KClO3与MnO2制O2后的残渣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KCl |
C | 证明Ksp (BaSO4)<Ksp (BaCO3) | 向BaSO4悬浊液中通入足量CO2 |
D | 配制 100 mL 1.8 mol/L 硫酸 | 量取10mL 18mol/L浓硫酸,倒入100 mL容量瓶中,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