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Ⅰ.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是
,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由于它能防治坏血病,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_____性;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少量蓝色的含有淀粉的碘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Ⅱ.(1)如右图所示,铁处于Ⅰ、Ⅱ、Ⅲ三种不同的环境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2)氟氯代烷是一种能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大气平流层中,氟氯代烷受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参与下列有关反应:
①Cl+O3→ClO+O2②O3→O+O2③ClO+O→Cl+O2
上列的反应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氟氯代烷能破坏大量臭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如右图所示,铁处于Ⅰ、Ⅱ、Ⅲ三种不同的环境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2)氟氯代烷是一种能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大气平流层中,氟氯代烷受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参与下列有关反应:
①Cl+O3→ClO+O2②O3→O+O2③ClO+O→Cl+O2
上列的反应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氟氯代烷能破坏大量臭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砷化镓属于第三代半导体,它能直接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砷化镓灯泡寿命是普通灯泡的100倍,而耗能只有其10%,推广砷化镓等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是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已知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右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砷化镓晶胞结构与NaCl相同
B.第一电离能:As>Ga
C.电负性:As>Ga
D.砷和镓都属于p区元素
E.半导体GaP、SiC与砷化镓为等电子体
(2)砷化镓是将(CH3)3Ga和AsH3用MOCVD方法制备得到,该反应在700℃进行,反应的方程式为: 。
AsH3空间形状为: (CH3)3Ga中镓原子杂化方式为: 。
(3)G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4)AsH3沸点比NH3低,其原因是: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砷化镓晶胞结构与NaCl相同
B.第一电离能:As>Ga
C.电负性:As>Ga
D.砷和镓都属于p区元素
E.半导体GaP、SiC与砷化镓为等电子体
(2)砷化镓是将(CH3)3Ga和AsH3用MOCVD方法制备得到,该反应在700℃进行,反应的方程式为: 。
AsH3空间形状为: (CH3)3Ga中镓原子杂化方式为: 。
(3)G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4)AsH3沸点比NH3低,其原因是: 。
3.
过氧化尿素[CO(NH2)2·H2O2]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结晶粉末,具有尿素和过氧化氢双重性质,是一种新型的氧化剂和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漂白、纺织、医药、农业、养殖业等领域。其合成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际生产中需控制n(H2O2):n(CO(NH2)2)]=1.2:1,并控制合成温度在25—30℃,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母液中分离出H2O2和尿素,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
a.盐析、过滤 b.分液、过滤 c.减压蒸馏、结晶 d.常压蒸馏、萃取
(3)为测定产品中活性氧的含量(活性氧16%,相当于H2O2 34%),称取干燥样品12.000g,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准确量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mL 6mol/L的硫酸,然后用0.2000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显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三次滴定平均消耗KMnO4溶液20.00mL(KMnO4溶液与尿素不反应)。
①KMnO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式(选填:“酸”、“碱”)滴定管中。
②完成并配平方程式:__MnO4-+ ___H2O2+___H+=___Mn2++ ____H2O+________
③根据滴定结果,可确定产品中活性氧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④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测得的活性氧含量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⑤根据本次实验测得的活性氧含量,可判断该实验产品所含的一种主要杂质为_________。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际生产中需控制n(H2O2):n(CO(NH2)2)]=1.2:1,并控制合成温度在25—30℃,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母液中分离出H2O2和尿素,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
a.盐析、过滤 b.分液、过滤 c.减压蒸馏、结晶 d.常压蒸馏、萃取
(3)为测定产品中活性氧的含量(活性氧16%,相当于H2O2 34%),称取干燥样品12.000g,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准确量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mL 6mol/L的硫酸,然后用0.2000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显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三次滴定平均消耗KMnO4溶液20.00mL(KMnO4溶液与尿素不反应)。
①KMnO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式(选填:“酸”、“碱”)滴定管中。
②完成并配平方程式:__MnO4-+ ___H2O2+___H+=___Mn2++ ____H2O+________
③根据滴定结果,可确定产品中活性氧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④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测得的活性氧含量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⑤根据本次实验测得的活性氧含量,可判断该实验产品所含的一种主要杂质为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4.
雷诺嗪是治疗慢性心绞痛首选新药。雷诺嗪合成路线如下:

(1)雷诺嗪中含氧官能团,除酰胺键(-NHCO-)外,另两种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
(2)写出满足下列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__________。
①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1mol A可与2mol NaOH反应。
(3)C→D中,加入适量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雷诺嗪合成路线得到启示,可用间二甲苯、ClCH2COCl、(C2H5)NH(无机试剂任用)合成盐酸利多卡因,请在横线上补充反应物,在方框内补充生成物。
已知:


(1)雷诺嗪中含氧官能团,除酰胺键(-NHCO-)外,另两种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
(2)写出满足下列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__________。
①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1mol A可与2mol NaOH反应。
(3)C→D中,加入适量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雷诺嗪合成路线得到启示,可用间二甲苯、ClCH2COCl、(C2H5)NH(无机试剂任用)合成盐酸利多卡因,请在横线上补充反应物,在方框内补充生成物。
已知:


3.工业流程- (共1题)
5.
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1)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机理与下列___(填序号)物质相似。
(2)写出MnO2、KOH的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空气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K2MnO4溶液中通入CO2以制备KMnO4,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石灰、二氧化碳、___和___(写化学式)。
(5)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 mol MnO2可制得_____mol KMnO4。

(1)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机理与下列___(填序号)物质相似。
A.75%酒精 | B.双氧水 | C.苯酚 | D.84消毒液(NaClO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K2MnO4溶液中通入CO2以制备KMnO4,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石灰、二氧化碳、___和___(写化学式)。
(5)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 mol MnO2可制得_____mol KMnO4。
4.选择题- (共8题)
5.单选题- (共2题)
14.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aH与重水反应的方程式:NaH+D2O=NaOH+D2↑![]() | B.三氟化氮的电子式:![]() |
C.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SO4(熔融)=Na++HSO4- | D.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选择题:(8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