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中高三市二测模考(理综)化学部分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470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综合题(共1题)

1.
下图中 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已知:C能跟NaHCO3发生反应,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E为无支链的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C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___________;化合物B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  e水解反应  f 置换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反应②加热的原因。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_个。
Ⅰ.含有间二取代苯环结构 Ⅱ.属于非芳香酸酯 Ⅲ.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温下,将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C物质的量浓度(mol·L-1)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
混合溶液的pH
m
0.1
0.1
pH=9
n
0.2
0.1
pH<7
 
从m组情况分析,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mol·L1。n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2题)

2.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A. 将3~4个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元素
B. 制摩尔盐时用酒精洗涤产品
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 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将I完全氧化为I2,用HNO3作氧化剂比用H2O2或新制氯水效果好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研究物质的结构,常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
B. 丁达尔现象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 纤维素、PLA(聚乳酸)、硝化纤维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 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者授予三位美日科学家,他们因研究“有机物合成过程中钯催化交叉偶联”,促进了制造复杂化学物质的可能性,化学家们能在试管中制造了非凡的化学“作品”,说明有机反应全部需要催化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