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15分)
苯甲醚可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如合成树脂、香料等。苯甲醚最初是从蒸馏水杨酸甲酯或甲氧基苯甲酸得到,产量受到限制。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苯甲醚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A属于烯烃;②B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③C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
(2)②的反应类型是 ;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除C外还有一种生成物,该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
(4)B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其氧化产物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该产物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有 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6组峰和4组峰的产物个数比为 。
苯甲醚可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如合成树脂、香料等。苯甲醚最初是从蒸馏水杨酸甲酯或甲氧基苯甲酸得到,产量受到限制。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苯甲醚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A属于烯烃;②B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③C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
(2)②的反应类型是 ;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除C外还有一种生成物,该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
(4)B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其氧化产物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该产物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有 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6组峰和4组峰的产物个数比为 。
2.
M、N、R、T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相邻两个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T的次外层上电子没有排满,且该能层中成对电子数等于其它各能层上电子的总数;R和T在同一族;N的外围电子总数为6,均为未成对电子。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族,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M和R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两种,其中一种可以单质之间进行化合,生成R的高价态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面上附着氮原子的R可做为工业催化剂,下图为氮原子在R的晶面上的单层附着局部示意图(图中小黑色球代表氮原子,灰色球代表R原子)。则图示颗粒表面上氮原子与R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4)T、N都有多种配合物,[T(NH3)3(H2O)M2]M是T配合物的一种,其中心离子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配位数为__________。N与甲基丙烯酸根的配合物为:
该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甲基丙烯酸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__。
(1)T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族,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M和R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两种,其中一种可以单质之间进行化合,生成R的高价态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面上附着氮原子的R可做为工业催化剂,下图为氮原子在R的晶面上的单层附着局部示意图(图中小黑色球代表氮原子,灰色球代表R原子)。则图示颗粒表面上氮原子与R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4)T、N都有多种配合物,[T(NH3)3(H2O)M2]M是T配合物的一种,其中心离子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配位数为__________。N与甲基丙烯酸根的配合物为:

2.单选题- (共2题)
3.
下图是酷似奥林匹克旗中五环的一种有机物,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 |
B.该有机物只含非极性键 |
C.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
D.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H2O的物质的量小于CO2的物质的量 |
4.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对某些化学试剂进行循环使用,可以节省资源、减少污染、降低实验成本,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编号 | 实验名称 | 回收试剂 | 回收方法 | 回收后用途 |
① | 实验室制氧气 | 二氧化锰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重复使用 |
② | 氢氧化亚铁制备 | 氢氧化亚铁 | 直接密封保存 | 制硫酸亚铁 |
③ | 萃取 | 四氯化碳 | 碱液洗涤、分液 | 重复使用 |
④ | 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 | 无水硫酸铜 | 直接密封保存 | 水蒸气检验 |
⑤ | 浓硫酸的稀释 | 稀硫酸 | 直接密封保存 | 制氢气、硫酸根检验等 |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⑤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1题)
7.
随着能源问题的进一步突出,利用热化学循环制氢的研究受到许多发达国家的青睐。最近的研究发现,复合氧化物铁酸锰(MnFe2O4)也可以用于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MnFe2O4的制备流程如下:

(1)原料Fe(NO3)n中n=________,投入原料Fe(NO3)n和Mn(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____。
(2)步骤二中“连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中洗涤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可表示为:
MnFe2O4
MnFe2O4-x+O2↑;
MnFe2O4-x+xH2O
MnFe2O4+xH2↑
请认真分析上述两个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MnFe2O4-x中x=0.8,则MnFe2O4-x中Fe2+占全部铁元素的百分率为________。
②该热化学循环制氢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两点即可)。
该热化学循环法制氢尚有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的研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料Fe(NO3)n中n=________,投入原料Fe(NO3)n和Mn(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____。
(2)步骤二中“连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中洗涤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可表示为:
MnFe2O4

MnFe2O4-x+xH2O

请认真分析上述两个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MnFe2O4-x中x=0.8,则MnFe2O4-x中Fe2+占全部铁元素的百分率为________。
②该热化学循环制氢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两点即可)。
该热化学循环法制氢尚有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的研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8.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盐酸,预计会生成H2SiO3胶体,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现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试管中在出现硅酸胶体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气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甲乙两同学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甲同学推测是生成了硅酸胶体,造成HCl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最终从溶液中逸出;
乙同学咨询了实验员得知这瓶Na2SiO3溶液已经放置很长一段时间,他推测溶液可能已经变质,故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1)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这瓶久置的硅酸钠溶液,用激光笔照射,发现有光柱出现,说明在这瓶硅酸钠溶液中已经有_____________胶体生成。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然后乙同学又做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
I取少量该瓶溶液,向其中滴加_________,并检验产生的气体。请写出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取硅酸钠固体,配成饱和溶液,现配现用,滴入盐酸,观察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乙同学观点,请写出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还发现按教材所述的操作方法和条件制备硅酸胶体,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溶胶慢慢凝聚,甚至不易形成凝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该组同学又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进行探究,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该组部分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饱和Na2SiO3溶液和稀盐酸,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效果较好。但该组另外一部分同学认为基于限定的条件,该探究实验设计组数不够,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使实验具有说服力至少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组实验。
甲同学推测是生成了硅酸胶体,造成HCl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最终从溶液中逸出;
乙同学咨询了实验员得知这瓶Na2SiO3溶液已经放置很长一段时间,他推测溶液可能已经变质,故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1)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这瓶久置的硅酸钠溶液,用激光笔照射,发现有光柱出现,说明在这瓶硅酸钠溶液中已经有_____________胶体生成。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然后乙同学又做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
I取少量该瓶溶液,向其中滴加_________,并检验产生的气体。请写出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取硅酸钠固体,配成饱和溶液,现配现用,滴入盐酸,观察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乙同学观点,请写出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还发现按教材所述的操作方法和条件制备硅酸胶体,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溶胶慢慢凝聚,甚至不易形成凝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该组同学又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进行探究,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 硅酸钠溶液浓度 | 盐酸浓度 | 试剂加入顺序 | 出现凝胶时间(s) |
实验1 | 饱和溶液 | 1:2(盐酸和水体积比,下同) | 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 21 |
实验2 | 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 | 1:2 | 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 | 38 |
实验3 | 饱和溶液 | 1:4 | 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 10 |
实验4 | 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 | 1:4 | 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 | 50 |
该组部分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饱和Na2SiO3溶液和稀盐酸,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效果较好。但该组另外一部分同学认为基于限定的条件,该探究实验设计组数不够,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使实验具有说服力至少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组实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