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用电子式解释X与W能形成化合物X3W的原因 。
(3)X3W遇水可释放出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A,化学方程式是 。
(4)用惰性电极电解化合物XZ溶液从阴极释放出气体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已知W的单质与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气体A,即: W2 (g)+3B (g)

在某温度时,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在不同时间测定的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 | 浓度(mol/L) | ||
c(W2) | c(B) | c(A) | |
第0 min | 4.0 | 9.0 | 0 |
第10min | 3.8 | 8.4 | 0.4 |
第20min | 3.4 | 7.2 | 1.2 |
第30min | 3.4 | 7.2 | 1.2 |
第40min | 3.6 | 7.8 | 0.8 |
①W2的平均反应速率v(0min~10min)/ v(10min~20min) = ;
②反应在第10min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加B的浓度
③若反应从第30min末又发生了一次条件改变,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d.减小A的浓度

(1)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制备FeSO4
①制备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若要提高FeSO4生成速率,采取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浓硫酸与铁屑反应
B.使用磨细的铁粉反应
C.控制温度在50~70℃
D.控制温度在80~100℃
②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常会伴随发生反应:4Fe2++O2+4H+

若要减少产品FeSO4中Fe3+的含量,采取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控制稀硫酸的浓度不能太高
B.用去O2蒸馏水注入浓硫酸配制反应所需的稀硫酸
C.反应中保持n(Fe)/n(H2SO4) >1
D.反应中应经常添加Fe2(SO4)3搅拌
③反应结束后,将溶液进行 、冷却、过滤、洗涤即得FeSO4·7H2O晶体。
(2)工业上用含有少量Cu、Al的废铁屑制备Fe2(SO4)3
其反应及操作流程如下:

①加入NaHCO3并搅拌,将混合液pH调控至 范围内,使杂质沉淀过滤除去。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Al(OH)3 | Cu(OH)2 |
开始沉淀 | 2.3 | 7.5 | 3.4 | 4.7 |
完全沉淀 | 3.2 | 9.7 | 4.4 | 6.7 |
②反应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生产中,将反应Ⅱ产生的NO配比一种气体X,混合后重新通入反应Ⅱ中,该设计的目的是 ,气体X与NO配比的比例是 。
(3)用Fe2(SO4)3处理含S2-污水时,有黑色沉淀及淡黄色悬浮物产生,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推断题- (共1题)

已知:①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若W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个峰,峰值面积比是2 :3。
①W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
②生成W的反应类型为 。
③J物质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2)若G的摩尔质量是116g/mol,其分子中含C为41.4%、含O为55.2%,其余为氢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a. A的同系物中可能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 反应I需要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完成
c. W与A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在B中滴加AgNO3溶液不会产生淡黄色沉淀
(3)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C→D: 。
②反应II: 。
③形成G: 。
(4)①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以下条件J的同分异构体的个数是 ;
a.遇FeCl3溶液呈紫色;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1mol J能与最多3molNaOH反应;
②若1mol J最多能与4 molNaOH反应,写出J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③生产中为提高产品质量,将粗品J溶于热水、过滤、 ,获得J的精品。
3.单选题- (共3题)
A.氧化铝与铁两粉末混合高温反应,火花四射;Al2O3+2Fe![]() |
B.铁与水高温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红色固体;2Fe+3H2O(g)![]() |
C.碳棒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阴极产生无色气体,阳极有红色固体附着;2Cu2++2H2O![]() |
D.铝片与氯化铵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浑浊和无色气泡;2Al+6H2O =2Al(OH)3↓+3H2↑ |
A.回收电子垃圾通过高温焚烧熔出金属,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环保 |
B.回收废弃塑料制成燃油替代汽、柴油,可减轻环境污染和节约化石能源 |
C.采用天然石材装修家居,可减轻室内甲醛等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
D.将工业废水加压排放到地下深井,可实现自然过滤净化和避免水的污染 |
4.选择题- (共5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民国建立后的第一个十年间,因受到政府实业政策的刺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有利条件。当时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头比以往迅猛得多。
——摘编自徐鼎新《中国近代企业的科技力量与科技效应》
材料二: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
—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
请回答: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5.实验题- (共1题)
㈠ CaCO3

对此,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和药品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模拟探究。

已知实验所用样品:Ⅰ---S粉与CaCO3粉末的混合物
Ⅱ---CaSO4粉末
(1)实验一:①取样品Ⅰ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加热至500℃左右,充分反应发现,B中红色消失、C中出现大量白色浑浊。停止该步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
②取反应后D中溶液滴加过量盐酸,无明显现象。由此得知实验一过程中: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要获得与以上实验事实相一致的结论,可替代B中品红溶液的是 。
a.酚酞的NH3·H2O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酚酞的NaHCO3溶液 d.Br2的CCl4溶液
(2)实验二:①取样品Ⅰ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并迅速加热升温,控制在1000℃左右,充分反应。发现B中红色消失,C中出现白色浑浊。
②取反应后D中溶液滴加过量盐酸,出现大量无色气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反应结束后,将A中余下固体溶入水中,取其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出现。
由此得知实验二: A中发生的反应有 (填选 “㈠”、“㈡”)。
(3)实验三:取样品Ⅱ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加热至1200℃左右,充分反应,B中红色消失,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比较实验一、二、三可知,如用该方法固硫,可行的基本条件是 。
(4)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装置A通常只能选 为材料制作的玻璃管,但这种选择有一点不妥,其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是: 。
(5)实验所需O2若改由空气提供,且对上述实验探究事实不产生影响,应在A前添加一装有某药品的装置。请将该药品和装置图示在图中的虚线框内。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