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理综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397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综合题(共2题)

1.
碳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I.工业上利用CO和水蒸汽反应制氢气,存在以下平衡:CO(g)+H2O(g)CO2(g)+H2(g)
(1)沸石分子筛中含有硅元素,请写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注人CO和H2o(g),830℃时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
数K=______________。

(3)相同条件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注人1mol CO、1mol H2O(g),2molCO2和2mo1 H2,此时v(正 ) __________v(逆)(填“>”“=”或“<”)
II.已知CO(g)+1/2 O2(g)=CO2(g) △H=一141 kJ·mol-1
2H2(g)+ O2(g)=2H2O(g) △H=一484 kJ·mol-1
CH3OH(1)+3/2O2(g)=CO2(g)+2H2O(g) △Hl=一726 kJ·mol-1
(4)利用CO、H2化合制得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I.一种新型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5)写出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
(6)以上述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若生成0.2mo1 Cl2,则至少需通人O2的体积为_____L(标准状况)。
2.
I.S4N4的结构如图:

(1)S4N4的晶体类型是___。
(2)用干燥的氨作用于S2Cl2的CCl4,溶液中可制S4N4,化学反应方程为:6S2Cl2+16NH3=S4N4+S8+12NH4Cl
①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破坏或形成的微粒间作用力是___;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金属键;e配位键;f范德华力
②S2Cl2中,S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
II.二甘氨酸合铜(II)是最早被发现的电中性内配盐,它的结构如图:

(3)基态Cu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    _。
(4)二甘氨酸合铜( II)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与电负性最小的非金属元素可形成多种微粒,其中一种是5核10电子的微粒,该微粒的空间构型是    _。
(5)lmol二甘氨酸合铜(II)含有的二键数目是   _   
(6)二甘氨酸合铜(II)结构中,与铜形成的化学键中一定属于配位键的是 ____ (填写编号)。

2.推断题(共1题)

3.
(有机物化学基础)
对羟基苯甲醛,俗称PHBA,是-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如图所示。有人提出,以对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PHBA的途径如下:
(1)PHBA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下有关PHBA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PHBA的分子式为C7H6O2
B.PHBA是一种芳香烃
C.1mol PHBA最多能与4mo1 H2反应
D.PHBA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3)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该合成途径中的反应①⑤的作用为_______。
(6)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以下所有特征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只写一种)。
a.苯环上存在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1:2
b.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选择题(共4题)

4.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形变程度,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5.

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blank#}1{#/blank#}(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blank#}2{#/blank#}m.

6.

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2000N,速度为20m/s.

7.

水平桌面放着一个圆形鱼缸,重为30N,其底面积为1200cm2,鱼缸内装有水的质量是27kg,(g取10N/kg);请计算:

4.单选题(共2题)

8.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均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乙烯和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丙烷(C3H8)和乙醇( C2H5OH)均存在同分异构体
D.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9.
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W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
C.含X的化合物形成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Y的最简单阴离子和Z的最简单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5.实验题(共1题)

10.
无水硝酸铜极易吸水,加热到210℃升华,它和Cu(NO3)2 ·3H2O晶体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异, Cu(NO3)2 ·3H2O晶体加热到170℃分解。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 ℃。
(1)加热蒸干Cu(NO3)2 溶液得不到无水硝酸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将铜片加人到N2 O 4的乙酸乙酯溶液中可制得无水硝酸铜,同时生成N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从乙酸乙醋中分离出无水硝酸铜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3)为探究Cu(NO3)2 ·3H2O受热分解的产物,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去)

往试管A中加人研细的Cu(NO3)2 ·3H2O体并加热,观察到试管A中有红棕色气生成,最终残留黑色粉末;U型管中有液体生成,在试管B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①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池冒出时,反应停止,拆除装置的操作首先是______。
②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一定含有______。
(4)锌与Cu(NO3)2溶液能发生反应。在一支试管中注人1 mol·L-1的Cu(NO3)2溶液,再放入一块锌片,观察到在反应初期有大量无色气泡冒出,同时锌片上析出红色固体。该小组猜想气体的成分,并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填写下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选择题:(4道)

    单选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