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393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推断题(共2题)

1.
A~E五种元素中,除E外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
结构或性质如下表所示:
元素
A
B
C
D
E
结构或性质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可与B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的两种化合物
与B同主族
单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可被磁铁吸引
 
(1)元素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C与B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3)化合物甲、乙是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强电解质,且两种物质水溶液均显碱性。若甲能抑制水的电离,乙能促进水的电离,则化合物甲的电子式为 ;乙的化学式是
(4)以E构成的单质为Y极,碳棒为X极,在6 mol/L的NaOH溶液中进行电解,制取高效净水剂Na2YO4(溶液呈紫红色)。其装置如图。电解过程中,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且Y电极变细;电解液澄清。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和 。若在X极收集气体672 mL,在Y极收集气体168 mL(均已折算为标况下体积),则Y电极质量减少 g。

(5)Se是人体必备的微量元素,与B、D同一主族。Se的原子序数为34,且B、D、Se元素气态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1 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
a.+ 29.7 kJ/mol b.-20.6 kJ/mol c.-241.8 kJ/mol
表示生成1 mol H2Se的反应热是 (填序号);依据是:
2.
某酯K是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食用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疗中。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E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2)试剂X是 (填化学式);②的反应类型是
(3)D的电离方程式是
(4)F的分子式为C6H6O,其结构简式是
(5)W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1 mol W完全燃烧可产生3.0 mol CO2和3.0 mol H2O,且
W的分子中不含甲基,为链状结构。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6)G有多种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 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② 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两种

2.工业流程(共1题)

3.
铬污染主要产生于铬矿的开采和冶炼。工厂排出的铬渣成分为SiO2、 A12O3、MgO、 Fe2O3、Na2Cr2O7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化学成分是Na2Cr2O7。已知:① Na2Cr2O7易溶于水,是强氧化剂。② +6价铬易被人体吸收,可致癌;+3价铬不易被人体吸收,毒性小。下面是实验室模拟处理铬渣、消除铬污染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1)在酸浸过程中,稀H2SO4溶解A12O3的离子方程式是
(2)过滤1后的滤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橙色)+ H2O2CrO42-(黄色)+ 2H+,此时溶液应呈现的颜色是
(3)用FeSO4·7H2O还原 Na2Cr2O7的离子方程式是
(4)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
Fe(OH)3
Al(OH)3
Cr(OH)3
Fe(OH)2
Mg(OH)2
开始沉淀
1.5
3.4
4.9
6.3
9.6
完全沉淀
2.8
4.7
5.5
8.3
12.4
 
根据表中数据,流程中的a为    
(5)分离滤渣2中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过滤3所得滤液又回流到过滤1所得滤液中,其目的是

3.选择题(共4题)

5.用竖式计算

7+39={#blank#}1{#/blank#}

26+37={#blank#}2{#/blank#}

87-49={#blank#}3{#/blank#}

6.用竖式计算

7+39={#blank#}1{#/blank#}

26+37={#blank#}2{#/blank#}

87-49={#blank#}3{#/blank#}

7.速算巧算

49-43={#blank#}1{#/blank#}

40-7={#blank#}2{#/blank#}

5+35={#blank#}3{#/blank#}

58-19={#blank#}4{#/blank#}

4.单选题(共5题)

8.
某有机物M是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M的分子式为C14H19O3Cl
C.1 mol M最多能消耗3 mol NaOH
D.M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
9.
下列物质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
沼气
漂白液
单晶硅
食醋
有效成分
CH4
NaClO
Si
CH3COOH
用途
做燃料
做消毒剂
做光导纤维
做调味剂
 
A.AB.BC.CD.D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所得结论不正确的为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后,冷却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B
灼烧一小块铝箔
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Al2O3的熔点高于Al
C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化合物X少许,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X一定含钠元素
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
出现红褐色沉淀
Mg(OH)2溶解度大于Fe(OH)3
 
A.AB.BC.CD.D
11.
短周期元素R、T、Q、W、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Q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R
 
T
Q
 
W
G
 
A.离子半径:T< W< G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Q < R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W>G
D.T和G组成的化合物甲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
12.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
C.用图③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5.实验题(共1题)

13.
某课外小组学生对Cl2与FeBr2溶液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0.1 mol/L的FeBr2溶液10 mL,测溶液的pH
pH试纸变红(约为4)

ⅰ.开始通入100 mL(折合标准状况),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黄;
ⅱ.稍后,继续通入Cl2,溶液黄色加深,变为棕黄色;
iii.稍后,溶液由棕黄色变浅,最终变为黄色
 
(1)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2)pH≈4的原因是 (用化学用语表示)。
(3)现象i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黄。某学生猜测可能原因:①Cl2将Fe2+氧化为Fe3+,使溶液呈黄色;②Cl2将Br氧化为Br2,使溶液呈黄色。证明原因①的实验方案是 ;证明原因②的实验方案是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棕黄色。部分学生猜测①:可能是Cl2先将Fe2+氧化生成Fe3+,Cl2又继续氧化Br生成Br2。部分学生猜测②:可能是Cl2先将Fe2+氧化生成Fe3+,Fe3+将Br氧化生成Br2。某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表格:
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2 mL FeCl2溶液,滴加少量氯水、2滴KSCN溶液,振荡
 
 
 
Cl2的氧化性强于Fe3+
b
取2 mL FeCl3溶液,滴加少量溴化钠溶液和少量CCl4,振荡
CCl4层没有明显变化
 
 
 
c
    
 
CCl4层由无色变为橙黄色
Cl2的氧化性强于Br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工业流程:(1道)

    选择题:(4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