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 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
D.原子半径:r(X)<r(Y)<r(Z)<r(W)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结论:HNO3分解成了NO2 |
B.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或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呈红色 |
C.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
D.浓硝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Fe发生剧烈反应 |
4.
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 ℃开始失水,101.5 ℃熔化,150 ℃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
A.![]() | B.![]() | C.![]() | D.![]() |
5.
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方法 |
A | CO(g) | CO2(g) | NaOH 溶液、浓 H2SO4 | 洗气 |
B | NH4Cl(aq) | Fe3+(aq) | NaOH溶液 | 过滤 |
C | Cl2(g) | HCl(g) | 饱和食盐水、浓H2SO4 | 洗气 |
D | Na2CO3(s) | NaHCO3(s) | — | 灼烧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诗句、谚语或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
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 |
8.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
2.实验题- (共2题)
9.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其中含有SiO2、Fe2O3、CeO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滤渣A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化合物TBP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需要用到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TBP是一种磷酸三丁酯,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H)4产品0.5 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 0 mol·L-1 FeSO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铈被还原为Ce3+),消耗20.00 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Ce(OH)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滤渣A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化合物TBP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需要用到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TBP是一种磷酸三丁酯,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H)4产品0.5 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 0 mol·L-1 FeSO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铈被还原为Ce3+),消耗20.00 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Ce(OH)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0.
亚硝酸钠(NaNO2)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产橡胶、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业用量有严格限制。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为21 ℃,NO为-152 ℃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A、C、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NO+NO2+2OH-=2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为21 ℃,NO为-152 ℃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A、C、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