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中高二5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37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单选题(共7题)

1.
下列装置,可达到铁片上镀锌目的的是(  )
A.B.C.D.
2.
某烃室温时为气态,完全燃烧后,生成的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只含有一个官能团的链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
A.2B.3C.4D.5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名称,表达错误的是(  )
A.COCl2分子的结构式:Cl——Cl
B.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C.NaOH的电子式:Na+
D.的名称:2—乙基丁烷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与少量硫酸共热后,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碘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淀粉已水解完全
B.称取一定量已潮解的NaOH,配成一定体积溶液,取该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则盐酸测定浓度偏高
C.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可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也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往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溶液先浑浊后澄清,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
5.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选用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新制氢氧化铜浊液
C.醋酸溶液D.碳酸钠溶液
6.
要确定乙酸乙酯与H218O反应后18O在乙酸中,可采取的方法是
A.用所得乙酸与大理石反应
B.测定产物中乙酸的物质的量
C.测定产物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D.检验乙酸能否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7.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将海带灼烧成灰B.过滤得含I-的溶液
C.放出碘的苯溶液D.分离碘并回收苯

2.选择题(共4题)

8.

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纸片上的“b”字母时,物像是(    )

9.2010年12月2日,以涉嫌诽谤罪被刑事拘留的王某终于恢复自由。王某之所以“引火上身”,在于他多次写信举报同班同学,认为特殊的“高官”家庭背景助其在公务员招考中作弊。案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关注报道,对于案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材料提及的监督形式包括( )
①信访举报  ②专家咨询  ③舆论监督  ④网上评议政府
10.2010年12月2日,以涉嫌诽谤罪被刑事拘留的王某终于恢复自由。王某之所以“引火上身”,在于他多次写信举报同班同学,认为特殊的“高官”家庭背景助其在公务员招考中作弊。案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关注报道,对于案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材料提及的监督形式包括( )
①信访举报  ②专家咨询  ③舆论监督  ④网上评议政府
11.2010年12月2日,以涉嫌诽谤罪被刑事拘留的王某终于恢复自由。王某之所以“引火上身”,在于他多次写信举报同班同学,认为特殊的“高官”家庭背景助其在公务员招考中作弊。案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关注报道,对于案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材料提及的监督形式包括( )
①信访举报  ②专家咨询  ③舆论监督  ④网上评议政府

3.填空题(共1题)

12.
在有机溶剂里使3 mol PCl5与 3molNH4Cl定量地发生完全反应,释放出12mol的HCl,同时得到一种白色固体A 1mol;A的熔点为113℃,在减压下50℃即可升华。
(1)PCl5分子中磷原子和氯原子是否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选填“是”或“否”)
(2)固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分子结构测定实验表明,A分子结构中N、P原子组成六元环,且满足P五价,N三价,Cl一价(此处的“价”指成键时共用电子对数目)。画出A的结构式    

4.实验题(共1题)

13.
有学生在实验室中向盛有10mL饱和氯化铁溶液的试管里投入足量铝片,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黄色溶液很快变成红褐色,过一会儿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②铝片表面立刻有少量黑色物质析出,黑色物质能被磁铁吸起。
③混合液温度升高甚至发烫,产生无色气泡,且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加快,铝片上下翻滚。
(1)产生的红褐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无色气泡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生成气泡速率明显加快的两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