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所盛溶液体积和浓度均相同且足量,电极铝和镁都已除去表面氧化膜。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mol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减小程度:乙<甲 |
B.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甲>乙 |
C.甲中阴极和乙中镁电极上析出物质质量:甲=乙 |
D.电极反应式:甲中阳极:![]() ![]() |
2.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一段时间后,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O2②C12、CH4③NO2、O2④N2、H2

①CO、O2②C12、CH4③NO2、O2④N2、H2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5.
、
是氧元素的两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B.通过化学反应可实现![]() ![]() |
C.![]() ![]() |
D.![]() ![]() |
7.
从海带中提取碘,可经过以下实验步骤完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坩埚、玻璃棒 |
B.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H2O2 =I2+2OH- |
C.检验碘单质时,可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单质 |
D.分液时,先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倒出上层液体 |
8.
下列有关侯氏制碱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条件下,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 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来自合成氨工厂
C. 侯氏制碱法实现了对氨气循环利用 D. 生产时,应先通二氧化碳再通氨气
A. 该反应条件下,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 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来自合成氨工厂
C. 侯氏制碱法实现了对氨气循环利用 D. 生产时,应先通二氧化碳再通氨气
9.
某一兴趣小组准备在实验室中制H2,装置如图所示。可是在实验室中发现酸液不足。为达到实验目的,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NaNO3溶液 | B.四氯化碳 | C.苯 | D.Na2CO3溶液 |
10.
实验室进行: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反应因硫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硫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4组实验方案(将残余液稀释至1L,每次均量取20mL稀释液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

A.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恒重,称得固体质量为W1g |
B.加入过量的W2g Zn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恒重,称得固体质量为W3g |
C.加入过量的W4g CaCO3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恒重,称得固体质量为W5g |
D.滴入适当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的体积为V mL |
11.
某工厂用FeCl3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印刷电路(已知发生的反应为:2FeCl3
Cu → 2FeCl2
CuCl2)。课外活动小组为确认生产后的废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10mL废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 8.61g。(2)另取10mL废液放入铜片充分反应,铜片质量减少了0.256g。下列关于原废液及其形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c(![]() ![]() ![]() |
B.c(![]() ![]() ![]() |
C.c(![]() ![]() ![]() ![]() |
D.该绝缘板腐蚀后质量减少0.384g |
12.
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Ag++ 2NH3·H2O
Ag(NH3)2+ 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 (s)![]() |
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 |
C.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
D.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 |
2.多选题- (共1题)
13.
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K+、Mg2+、Cu2+、Br-、AlO2-、Cl-、SO42-、CO32-,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试管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又变澄清,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溶液分为3份。
②在第1份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又变澄清。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见明显现象。
③在第2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显橙红色。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用试管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又变澄清,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溶液分为3份。
②在第1份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又变澄清。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见明显现象。
③在第2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显橙红色。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有![]() ![]() ![]() ![]() |
B.溶液中一定没有![]() ![]() ![]() ![]() |
C.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 ![]() ![]() |
D.往第3份溶液中滴加BaCl2可确认是否有![]() |
3.实验题- (共2题)
14.
(本题共12分)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 · 5H2O)。
Ⅰ.(查阅资料)
①Na2S2O3 · 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②向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③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盐酸。
Ⅱ.(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Ⅲ.(实验步骤)
①如图示加入试剂。
②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C中发生反应:Na2CO3+ 2Na2S + 4SO2 →3Na2S2O3+ CO2
③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C中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2S2O3 · 5H2O的粗产品。
35、加入试剂之前须进行的操作是 ;b瓶的名称是 ,作用是 。
36、A中不可用稀硫酸的原因为: 。
37、E中的试剂可以选用 (选填序号)。
a.稀H2SO4b.NaOH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Na2CO3溶液
38、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取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 (填实验现象),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39、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步骤②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 。
40、所制得的粗产品可以通过 方法进一步提纯得到纯Na2S2O3· 5H2O。
Ⅰ.(查阅资料)
①Na2S2O3 · 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②向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③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盐酸。
Ⅱ.(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Ⅲ.(实验步骤)
①如图示加入试剂。
②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C中发生反应:Na2CO3+ 2Na2S + 4SO2 →3Na2S2O3+ CO2
③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C中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2S2O3 · 5H2O的粗产品。
35、加入试剂之前须进行的操作是 ;b瓶的名称是 ,作用是 。
36、A中不可用稀硫酸的原因为: 。
37、E中的试剂可以选用 (选填序号)。
a.稀H2SO4b.NaOH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Na2CO3溶液
38、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取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 (填实验现象),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39、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步骤②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 。
40、所制得的粗产品可以通过 方法进一步提纯得到纯Na2S2O3· 5H2O。
15.
(本题共12分)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圈。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4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少量浓硝酸(可加热),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42、根据反应原理,硝酸与硫酸的理论配比(物质的量之比)为 。
43、已知:CuSO4+ 2NaOH → Cu(OH)2+ Na2SO4
称取0.1000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mL,则0.1000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g。
44、在滴定中,眼睛应注视 ;滴定终点时,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所对应的刻度。
45、若上述滴定操作中,滴定管加盐酸之前未进行润洗,则测得试样中所含CuSO4∙5H2O的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6、如果l.040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1.000g,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4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少量浓硝酸(可加热),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42、根据反应原理,硝酸与硫酸的理论配比(物质的量之比)为 。
43、已知:CuSO4+ 2NaOH → Cu(OH)2+ Na2SO4
称取0.1000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mL,则0.1000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g。
44、在滴定中,眼睛应注视 ;滴定终点时,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所对应的刻度。
45、若上述滴定操作中,滴定管加盐酸之前未进行润洗,则测得试样中所含CuSO4∙5H2O的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6、如果l.040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1.000g,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