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343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单选题(共6题)

1.
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阳离子
B.金属元素只能形成阳离子
C.分子式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单原子阳离子,均具有2或8电子稳定结构
2.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2O3固体可以用FeSO4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获得
B.可用碳酸氢铵溶液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铝溶液
C.用稀硝酸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
D.测定相同条件下盐酸和磷酸溶液的pH,证明非金属性:Cl>P
3.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原子核中只有6个质子;X可与W形成两种常见的气体WX和WX2;Y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位于第3周期ⅦA族B.单质沸点:W>Y
C.气体氢化物稳定性:W>ZD.离子半径:X<Y
4.
氨基磺酸(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强酸,工业上用于酸性清洗剂、磺化剂等。加热至60℃时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溶液呈强酸性。下列有关氨基磺酸说法正确的是
A.不溶于水
B.不能清洗铁锈
C.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大量存在
D.与水反应生成的盐是NH4HSO4
5.
下列离子在未知溶液中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
检验方法
A
CO32-
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B
SO42-
向样品中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
Fe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紫色是否褪去
D
I-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再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
 
A.AB.BC.CD.D
6.
材料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钢是复合材料
B.铝是黑色金属材料
C.石英是半导体材料
D.水泥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实验题(共1题)

7.
苯甲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实验室制备苯甲酸的反应装置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甲苯
92
-94.9
110.6
难溶于水
苯甲酸
122
122.13
249
微溶于水
苯甲酸钠
144

249.3
易溶于水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制备苯甲酸
在三颈瓶中加入4mL甲苯和20mL稀硫酸,放入碎瓷片后,加热至沸腾,加入12.8g高锰酸钾,加热到甲苯层消失。将三颈瓶在冰水浴中冷却,分离出苯甲酸。
①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     ,其进水口是   (填“a” 或“b”)。
②三颈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分离苯甲酸选用的玻璃仪器是 (填标号)
A分液漏斗  B玻璃棒  C烧杯  D漏斗  E蒸馏烧瓶   F直形冷凝管
④分离出的苯甲酸晶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为进一步提纯,应采用的方法是
(2)制备苯甲酸钠
控制温度为70℃,向三颈瓶中加入61.0 g苯甲酸和适量的32%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在深色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并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透明的苯甲酸钠溶液,将滤液转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制得苯甲酸钠晶体。
⑤控制温度为70℃的方法是
⑥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⑦若提纯得到46.8g苯甲酸钠。则苯甲酸钠的产率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