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aCl的摩尔质量:58.5g |
B.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ClO = H+ + ClO- |
C.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D.4020Ca和4220Ca 互为同位素 |
2.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 乙 | |
丙 | 丁 | 戊 |
A.原子半径:丙<丁<戊 |
B.金属性:乙>甲 |
C.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丙>丁>戊 |
4.
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NaCl溶液和Fe(OH)3胶体 |
B.焰色反应实验中,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Na+离子火焰呈黄色 |
C.检验Na2CO3固体中是否混有NaHCO3,可向固体中直接滴加稀盐酸,如果观察到立刻有气体产生,说明混有NaHCO3 |
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5.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 |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
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乙醇 |
D.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需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防止变质 |
B.食盐水中Ca2+、SO42-等杂质的去除,应先加Na2CO3溶液,后加BaCl2溶液 |
C.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I2,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
D.用BaCl2溶液来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2SO3样品是否变质 |
7.
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Ⅰ操作 | Ⅱ结论 |
A | 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B |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Cl- |
C | 滴加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 原溶液中有NH4+ |
D |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上层溶液显紫红色 | 原溶液中有I- |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
B.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因此碘被称为“海洋元素” |
C.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碳在高温下直接将氧化铁还原成铁 |
D.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可得氢氧化镁沉淀,这是从海水中富集镁的基本方法 |
2.选择题- (共1题)
9.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新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blank#}1{#/blank#}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blank#}2{#/blank#}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blank#}3{#/blank#}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blank#}4{#/blan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blank#}5{#/blank#}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blank#}6{#/blank#}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blank#}7{#/blank#}接着升国旗。
{#blank#}8{#/blank#}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blank#}9{#/blank#}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3.实验题- (共3题)
10.
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图1中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图2中漏斗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A中一般要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以上实验操作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
(2)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
据此分析,将A和B相互分离可选用上图中的图________________所示仪器。
(3)在图2所示实验中,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____。


(1)装置图1中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图2中漏斗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A中一般要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以上实验操作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
A.图1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入碎瓷片,应马上添加,以防发生危险 |
B.图2实验中,应打开活塞,将有机溶剂从下端导管中放出 |
C.图3实验中,可以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 |
D.图4实验中,当加热至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A | -11.5 | 198 | 1.11 | A、B互溶,且均易溶于水和酒精 |
B | 17.9 | 290 | 1.26 |
据此分析,将A和B相互分离可选用上图中的图________________所示仪器。
(3)在图2所示实验中,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____。
11.
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1.25 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
A.用30 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 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C)不慎将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1)配制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
A.用30 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 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A.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C)不慎将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1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写出仪器X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药品前,检查Ⅰ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用止水夹夹住C处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到预期现象,应如何改进装置___.

(1)写出仪器X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药品前,检查Ⅰ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用止水夹夹住C处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到预期现象,应如何改进装置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