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长性能铝离子电池,充放电时AlCl4-和Al2Cl7-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它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其放电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石墨(Cn)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铝电极 |
B.放电时,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
C.充电时,铝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 3e―+7AlCl4―=4Al2Cl7― |
2.
下列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反应类型 |
A | CH3COOH+CH3CH2OH![]() | 酯化反应 |
B | CH4+Cl2![]() | 置换反应 |
C | CH2=CH2+Br2→CH3CHBr2 | 加成反应 |
D | ![]() | 取代反应 |
A.A | B.B | C.C | D.D |
3.
校园“毒跑道”事件媒体常有报道,其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原因之一是超标使用了苯、甲苯等有机溶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的分子式为:![]() |
B.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
C.甲苯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
D.甲苯和苯互为同系物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漂白粉、水玻璃、冰醋酸、聚乙烯都是混合物 |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
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5.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和后面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 溶液显红色 | 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
C | 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证明非金属性S>C>Si |
D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A.A | B.B | C.C | D.D |
6.
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X | | | |
Z | Y | | | M | N |
A.原子半径:Y>X | B.阴离子还原性:N>M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 |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N |
7.
南海争端、南海仲裁案一直牵动国人的心,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 2+、Mg2+等杂质,加入药品的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
B.第②步的关键要低温小火烘干 |
C.氯碱工业的阴极产物是Cl2 |
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富集溴元素 |
8.
下列化学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不对应的是()
A.某沿海城市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 |
B.用石灰法进行工业废气脱硫——污染问题 |
C.研制用纯净的二氧化硅做光导纤维——能源问题 |
D.中科院研制的新型钛合金用于航空航天——材料问题 |
2.实验题- (共1题)
9.
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I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盛放浓盐酸的实验仪器名称是 。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B中生成氯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4)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原因是 。
实验II 测定圆底烧瓶中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圆底烧瓶中所发生的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乙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实验:
①进行甲方案实验:准确量取冷却后的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4.00ml,则该次滴定所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 ;
b.重复滴定三次后获得实验结果。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
(ii)反应完毕,读取H2的体积,读数时应注意:A.冷却至室温b.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实验I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盛放浓盐酸的实验仪器名称是 。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B中生成氯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4)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原因是 。
实验II 测定圆底烧瓶中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圆底烧瓶中所发生的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乙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实验:
①进行甲方案实验:准确量取冷却后的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4.00ml,则该次滴定所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 ;
b.重复滴定三次后获得实验结果。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
(ii)反应完毕,读取H2的体积,读数时应注意:A.冷却至室温b.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