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金刚烷胺(
)是一种常见的抗病毒药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金刚烷胺的合成路线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填化合物代号)
(4)C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个峰。
(5)D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__种。
(6)化合物A可以由环戊烷经四步反应合成:

反应1的试剂与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3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金刚烷胺的合成路线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填化合物代号)
(4)C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个峰。
(5)D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__种。
(6)化合物A可以由环戊烷经四步反应合成:

反应1的试剂与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3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己知A、B、C、D、E五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为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B、C原子中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D、E 为同周期元素且分别位于s区和d区。五种元素所有的s能级电子均为全充满。E的d能级电子数比A、B、C最高能层的P能级电子数之和少一个。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E常有+2、+3两种价态,写出E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含A的钠盐是一种天然矿藏,其化学式写作Na2A4O7·10H2O,实际上它的结构单元是由两个H3AO3和两个[A(OH)4]-缩合而成的双六元环,应该写成Na2A4O5(OH)4·8H2O,其结构如图1。①A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阴离子由极性键和配位键构成,请在图1中用“→”标出其中的配位键____________。
③已知H3AO3为一元弱酸,根据上述信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分析H3AO3为一元酸的原因(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写出ECl3与苯酚(C6H5OH)反应生成[E(OC6H5)6]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元素B、D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2,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晶胞的长、宽、高分别为520pm、520pm和690pm,该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___g/cm3(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E常有+2、+3两种价态,写出E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含A的钠盐是一种天然矿藏,其化学式写作Na2A4O7·10H2O,实际上它的结构单元是由两个H3AO3和两个[A(OH)4]-缩合而成的双六元环,应该写成Na2A4O5(OH)4·8H2O,其结构如图1。①A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阴离子由极性键和配位键构成,请在图1中用“→”标出其中的配位键____________。
③已知H3AO3为一元弱酸,根据上述信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分析H3AO3为一元酸的原因(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写出ECl3与苯酚(C6H5OH)反应生成[E(OC6H5)6]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元素B、D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2,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晶胞的长、宽、高分别为520pm、520pm和690pm,该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___g/cm3(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
二氧化氯(ClO2)是极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可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ClO2与Na2S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l)ClO2的制备:(已知:SO2+2NaClO3+H2SO4=2ClO2↑+2NaHSO4)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干燥的ClO2 ,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2)ClO2与 Na2S 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ClO2用 N2稀释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将适量的稀释后的ClO2 通入上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一段时间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 I 中反应的产物。

④ClO2与Na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时,ClO2相对于Cl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任写2条)。
(l)ClO2的制备:(已知:SO2+2NaClO3+H2SO4=2ClO2↑+2NaHSO4)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干燥的ClO2 ,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2)ClO2与 Na2S 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ClO2用 N2稀释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将适量的稀释后的ClO2 通入上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一段时间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 I 中反应的产物。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Ⅰ中溶液于试管甲中, 加入Ba(OH)2溶液,振荡 | ①_________ | 有硫酸根离子生成 |
另取少量Ⅰ中溶液于试管乙中, 滴加品红溶液和盐酸 | 品红溶液不翅色 | ② 无_____生成 |
若在试管甲中继续加Ba(OH)2溶液至 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丙③_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有Cl-生成 |
④ClO2与Na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时,ClO2相对于Cl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任写2条)。
2.工业流程- (共1题)
4.
Na2SO3应用广泛。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的成本低,优势明显,其流程如下。

(1)举例说明向大气中排放SO2导致的环境问题:_________。
(2)下图为吸收塔中Na2CO3溶液与SO2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则初期反应(图中A点以前)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中和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资料显示:
Ⅰ.Na2SO3在33℃时溶解度最大,将其饱和溶液加热至33℃以上时,由于溶解度降低会析出无水Na2SO3,冷却至33℃以下时析出Na2SO3·7H2O;
Ⅱ.无水Na2SO3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Na2SO3·7H2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资料显示:
Ⅰ.Na2SO3在33℃时溶解度最大,将其饱和溶液加热至33℃以上时,由于溶解度降低会析出无水Na2SO3,冷却至33℃以下时析出Na2SO3·7H2O;
Ⅱ.无水Na2SO3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Na2SO3·7H2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4)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Na2SO3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
①请结合Na2SO3的溶解平衡解释NaOH过量的原因_________。
②结晶时应选择的最佳操作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95~100℃加热蒸发,直至蒸干
B.维持95~100℃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C.95~100℃加热浓缩,冷却至室温结晶
(5)为检验Na2S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Na2SO4,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6)KIO3滴定法可测定成品中Na2SO3的含量:室温下将0.1260g 成品溶于水并加入淀粉做指示剂,再用酸性KIO3标准溶液(x mol/L)进行滴定至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蓝色,消耗KIO3标准溶液体积为ymL。
①滴定终点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IO3-+
SO32-=
_______ +
_______(将方程式补充完整)
②成品中Na2SO3(M =" 126" g/mo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1)举例说明向大气中排放SO2导致的环境问题:_________。
(2)下图为吸收塔中Na2CO3溶液与SO2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则初期反应(图中A点以前)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中和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资料显示:
Ⅰ.Na2SO3在33℃时溶解度最大,将其饱和溶液加热至33℃以上时,由于溶解度降低会析出无水Na2SO3,冷却至33℃以下时析出Na2SO3·7H2O;
Ⅱ.无水Na2SO3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Na2SO3·7H2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资料显示:
Ⅰ.Na2SO3在33℃时溶解度最大,将其饱和溶液加热至33℃以上时,由于溶解度降低会析出无水Na2SO3,冷却至33℃以下时析出Na2SO3·7H2O;
Ⅱ.无水Na2SO3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Na2SO3·7H2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4)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Na2SO3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
①请结合Na2SO3的溶解平衡解释NaOH过量的原因_________。
②结晶时应选择的最佳操作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95~100℃加热蒸发,直至蒸干
B.维持95~100℃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C.95~100℃加热浓缩,冷却至室温结晶
(5)为检验Na2S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Na2SO4,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6)KIO3滴定法可测定成品中Na2SO3的含量:室温下将0.1260g 成品溶于水并加入淀粉做指示剂,再用酸性KIO3标准溶液(x mol/L)进行滴定至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蓝色,消耗KIO3标准溶液体积为ymL。
①滴定终点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成品中Na2SO3(M =" 126" g/mo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3.单选题- (共6题)
5.
重铬酸钾又名红矾钾,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种重要分析试剂。工业上以铬酸钾(K2CrO4) 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制备装罝如下图所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透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室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 |
B.装置中的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
C.电解的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pH变大 |
D.阴极每生成1mol气体,电路中转移2NA个电子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碳原子数少的轻质油 |
B.lmol葡萄糖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生成2.5molH2 |
C.C3H8和C5Hl2一定互为同系物 |
D.油脂是食物中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
7.
分子式为C7H14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且生成的醇没有醇类的同分异构体。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8 种 | B.12 种 | C.24 种 | D.28 种 |
8.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及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 I中试剂 | Ⅱ中试剂及现象 | 推断 |
A | 氯化铵 | 酚酞溶液变红 | 氯化铵容易分解 |
B | 亚硫酸氢钠 | 溴水褪色 | SO2气体具有漂白性 |
C |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 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
D | 高锰酸钾 | 肥皂水冒泡 | 反应生成了氧气 |
A.A | B.B | C.C | D.D |
9.
X、Y、Z、M、W、N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的某种核素无中子,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Z、M、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N是用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Y | Z | M |
W | | | | |
A.原子半径:W>Y>Z>M>X |
B.N的一种氧化物可用作油漆和涂料 |
C.氢化物的沸点:Z小于M |
D.工业上制备W单质的方法为电解熔融的W的氧化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