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乙烯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用乙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很多有机产品。下图是相关武装带转化情况:

请回答:
(1)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H与G有相同的官能团,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4)G是一种具有甜橙和葡萄香味的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在光和热作用下易产生白色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请回答:
(1)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H与G有相同的官能团,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4)G是一种具有甜橙和葡萄香味的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在光和热作用下易产生白色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与G相差2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 |
B.G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 |
C.![]() |
D.G经光照产生白色粉末一定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 |
(5)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I.过氧化钡常温下缓慢分解,不溶于水,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等。请回答:
(1)Ba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BaO2在有水存在下,通过与二氧化碳作用,分解生成过氧化氢,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3)BaCl2在氨水中与H2O2反应可得到BaO2沉淀,用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
(4)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 )MnO4-+ ( )BaO2 +__________=" (" )Ba2++( )Mn2++__________+( )H2O
Ⅱ、2.38g化合物甲,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后,得固体残留物乙1.82g和标准状况下896mL气体A,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品红溶液恢复至原色。所得固体残留物乙能全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B,能部分溶于NaOH溶液中得溶液C和0.8g残留物D。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为血红色。
请推测并回答:
(1)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
(2)写出形成溶液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气体A通入溶液B中,发生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化合物甲的化学式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化合物甲中部分元素所形成的合金,在气体A中可逐渐形成化合物甲,试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该说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
(1)Ba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BaO2在有水存在下,通过与二氧化碳作用,分解生成过氧化氢,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3)BaCl2在氨水中与H2O2反应可得到BaO2沉淀,用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
(4)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 )MnO4-+ ( )BaO2 +__________=" (" )Ba2++( )Mn2++__________+( )H2O
Ⅱ、2.38g化合物甲,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后,得固体残留物乙1.82g和标准状况下896mL气体A,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品红溶液恢复至原色。所得固体残留物乙能全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B,能部分溶于NaOH溶液中得溶液C和0.8g残留物D。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为血红色。
请推测并回答:
(1)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
(2)写出形成溶液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气体A通入溶液B中,发生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化合物甲的化学式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化合物甲中部分元素所形成的合金,在气体A中可逐渐形成化合物甲,试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该说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4题)
3.
用电化学制备正十二烷的方法为:向烧杯中加入50 mL 甲醇,不断搅拌加入少量金属钠,再加入11mL正庚酸搅拌均匀,装好铂电极,接通电源反应,当电流明显减小时切断电源,然后提纯正十二烷。已知电解总反应为:2C6H13COONa + 2CH3OH
C12H26+ 2CO2↑+H2↑+2CH3ON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电源的A极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
B.加入金属钠可以将酸转化为钠盐,提高离子浓度,增强导电性 |
C.阳极电极反应为:2C6H13COO- -2e-=C12H26+ 2CO2↑ |
D.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电源正负极反接,会产生杂质影响正十二烷的制备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烷烃C5H12的同分异构体中,主链最短的一种系统命名为2,2-甲基丙烷 |
B.石油分馏和裂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将长链烃转化为短链烃 |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导致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 |
D.高分子化合物(![]() |
5.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周期中。D的原子序数是B的两倍,元素D的单质在反应中能置换出元素B的单质,E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COH<D(OH)2
B. 元素D、E可形成化合物,两元素的单质可通过电解该化合物的水溶液得到
C. 化合物BA4和BAE3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
D.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有人认为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放在IA族、IVA族、VIIA族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COH<D(OH)2
B. 元素D、E可形成化合物,两元素的单质可通过电解该化合物的水溶液得到
C. 化合物BA4和BAE3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
D.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有人认为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放在IA族、IVA族、VIIA族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
B.燃煤脱硫、汽车中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
C.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结构见下),其中有类似于H2O2的结构,因此遇到强还原性的物质会变质![]() |
D.利用氢氧化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达到净水的效果 |
4.实验题- (共1题)
7.
乙醚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溶剂,也用作药物生产的萃取剂和医疗上的麻醉剂。实验室通过乙醇脱水制备:
(原理)2CH3CH2OH
CH3CH2OCH2CH3+ H2O
(170℃时产生CH2=CH2,长时间加热还会发生脱水、氧化还原反应等)
(主要物质物理性质)
(装置)

(实验步骤)
I、加浓硫酸和95%乙醇各12mL于三颈瓶中,并将三颈瓶浸入冰水中冷却,将25mL95%乙醇加入滴液漏斗,组装好仪器。
II、加热三颈瓶,使反应瓶温度迅速上升到140℃,然后开始慢慢滴加乙醇,控制合适的滴加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135—145℃.
III、反应停止后,去掉热源,得粗产品。
IV、将粗产品转入仪器A,依次用8mL5%NaOH溶液、8mL试剂B、8mL(两次)饱和CaCl2溶液洗涤。
V、处理后的粗产品最后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至澄清,经操作C得到16.8g乙醚。
请回答:
(1)在步骤I中,向三颈瓶中加乙醇和浓硫酸的顺序是先加__________,再加__________。
(2)比较改进装置中两根冷凝管中水温的高低,如果用橡皮管将一个冷凝管的出水口接到另外一个冷凝管的进水口,有关说法和操作方法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A、冷凝管1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a→b→d→c
B、冷凝管1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d→c→a→b
C、冷凝管2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a→b→d→c
D、冷凝管2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d→c→a→b
(3)反应过程中发现温度计1正常,温度计2的读数比预计温度高,为保证实验成功,可进行的操作是( )
A、适当加快滴液漏斗中乙醇的滴加速度 B、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C、将温度计2拔高一点 D、加快冷凝管中水的流速
(4)改进装置能将产率提高50%,传统装置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在步骤IV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6)在步骤IV中,用NaOH溶液时为了除去__________,然后用试剂B洗涤NaOH,以免跟CaCl2产生沉淀,试剂B最好是__________(“乙醇”、“蒸馏水”、“饱和NaCl溶液”)。
(原理)2CH3CH2OH

(170℃时产生CH2=CH2,长时间加热还会发生脱水、氧化还原反应等)
(主要物质物理性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
水 | 醇 | 醚 | |||
浓硫酸 | 10.35 | 340 | 互溶 | 互溶 | 互溶 |
乙醚 | -89.12 | 34.5 | 微溶(在盐溶液中溶解度降低) | 互溶 | 互溶 |
乙醇 | -114.5 | 78.4 | 极易溶 | 极易溶 | 极易溶 |
(装置)

(实验步骤)
I、加浓硫酸和95%乙醇各12mL于三颈瓶中,并将三颈瓶浸入冰水中冷却,将25mL95%乙醇加入滴液漏斗,组装好仪器。
II、加热三颈瓶,使反应瓶温度迅速上升到140℃,然后开始慢慢滴加乙醇,控制合适的滴加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135—145℃.
III、反应停止后,去掉热源,得粗产品。
IV、将粗产品转入仪器A,依次用8mL5%NaOH溶液、8mL试剂B、8mL(两次)饱和CaCl2溶液洗涤。
V、处理后的粗产品最后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至澄清,经操作C得到16.8g乙醚。
请回答:
(1)在步骤I中,向三颈瓶中加乙醇和浓硫酸的顺序是先加__________,再加__________。
(2)比较改进装置中两根冷凝管中水温的高低,如果用橡皮管将一个冷凝管的出水口接到另外一个冷凝管的进水口,有关说法和操作方法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A、冷凝管1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a→b→d→c
B、冷凝管1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d→c→a→b
C、冷凝管2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a→b→d→c
D、冷凝管2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d→c→a→b
(3)反应过程中发现温度计1正常,温度计2的读数比预计温度高,为保证实验成功,可进行的操作是( )
A、适当加快滴液漏斗中乙醇的滴加速度 B、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C、将温度计2拔高一点 D、加快冷凝管中水的流速
(4)改进装置能将产率提高50%,传统装置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在步骤IV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6)在步骤IV中,用NaOH溶液时为了除去__________,然后用试剂B洗涤NaOH,以免跟CaCl2产生沉淀,试剂B最好是__________(“乙醇”、“蒸馏水”、“饱和NaCl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