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综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322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推断题(共1题)

1.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染料,工业上可用石油的裂解产物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已知: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为___________;
(2)1molE最多能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1、2mol、1mol,则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姜黄素中的含氧官能团除甲氧基(CH3O-)外还有___________(写名称).
(4)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组峰,且面积比为2:2:2:1:1的是___________;
①属于芳香酯类 ②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借鉴制取姜黄素的方法也能合成肉桂醛(),写出制备肉桂醛所需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2)依据第2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右图B、F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C、N、O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

(3)NF3可由NH3和F2在Cu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
2NH3+3F2NF3+3NH4F
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5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___________。
(4)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2•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①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包括__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②R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1个2s原子轨道与___________个___________原子轨道杂化。
(5)将铜粉加入浓氨水中.再通入氧气,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盔色(一种铜离子的配位化合物).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金属铁为体心立方晶胞结构(钾型).则晶体中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铁原子半径为___________cm(用含ρ和NA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3.工业流程(共1题)

3.
最近,我国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取硫酸并联产水泥的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已知磷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3(PO42。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用磷酸吸收NH3.若该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请画出装置a的示意图.___________;
(2)热交换器是实现冷热交换的装置.化学实验中也经常利用热交换来实现某种实验目的,如气、液热交换时通常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依题意猜测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结晶水部分不写).
(4)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取硫酸,其中SO2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①在A处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设备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设备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为提高三氧化硫的产率,该处应采用___________(填“等温过程”或“绝热过程”)为宜。
②在D处进行二次催化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B处气体混合物主要是氮气和三氧化硫。此时气体经过C后不立即进入D是因为:___________;
④20%的发烟硫酸(SO3的质量分数为20%)1吨需加水___________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才能配制成98%的成品硫酸。
(5)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4.单选题(共2题)

4.
我国古代做衣服的主要原料是麻和丝。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麻的主要成分表示为(C6H12O6n
B.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麻和丝生要成分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麻和丝可以通过灼烧进行区分
5.
肼(N2H4)是火箭燃料,常温下为液体,其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肼能与双氧水发生反应:N2H4+2H2O2═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 N2H4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2.5NA
B.1mol N2H4和1mol H2O2含有的电子总数不相等
C.若生成3.6g H2O,则上述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 NA
D.N2H4和H2O2均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5.实验题(共1题)

6.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甲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完成了一氧化碳和甲酸铜两种物质的制备实验。
实验一、用甲酸制备一氧化碳
CO的制备原理:HCOOHCO↑+H2O,制备装置如下图(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没有画出)

(1)b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制备CO时,浓硫酸与甲酸的混合方式是___________。
实验二、用甲酸制备甲酸铜[Cu(HCOO)2•4H2O]
步骤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步骤二:甲酸铜的制备
将产品碱式碳酸铜放入烧杯内,加入约20mL蒸馏水,加热搅拌至323K左右,逐滴加入适量甲酸至沉淀完全溶解,趁热过滤,滤液在通风橱下蒸发至原体积的左右,冷却至室温,减压过滤,洗涤,得Cu(HCOO)2•4H2O产品,称量,计算产率。回答下列问题:
(3)在制备碱式碳酸铜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对产物有何影响?___________。
(4)步骤二中碱式碳酸铜滴入甲酸生成四水合甲酸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本实验涉及三种固液分离的方法.
①倾析法使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
②采用减压过滤的装置对步骤二中溶解后的溶液进行趁热过滤;
③步骤二的实验中,需用到下列装置___________

(6)最终称量所得的产品为7.91g,则产率为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