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M是一种重要材料的中间体,结构简式为:(CH3)2CHCOO
CHO。合成M的一种途径如下:

A~F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的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① RCH=CH2
RCH2CH2OH
两个羟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易脱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Y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种峰,则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
(2)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
(3)M中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 (填官能团名称)。
(4)步骤⑥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有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A~F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的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① RCH=CH2

两个羟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易脱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Y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种峰,则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
(2)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
(3)M中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 (填官能团名称)。
(4)步骤⑥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有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
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常用作除氯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1)硫代硫酸钠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定Na2S2O3溶液呈弱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25℃时该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25℃时K1(H2S2O3)=2.52×10-1mol/L,K2(H2S2O3)=1.02xl0-2mol/L】
(4)实际生产中,一般将Na2S和Na2CO3以物质的量比2∶1配成溶液后加热,将SO2缓缓通入溶液中,即可得到硫代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水产养殖上,硫代硫酸钠常用于除去自来水中的氯气,理论上,去除1g的氯需要0.56g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作除氯剂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_________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硫代硫酸钠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定Na2S2O3溶液呈弱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25℃时该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25℃时K1(H2S2O3)=2.52×10-1mol/L,K2(H2S2O3)=1.02xl0-2mol/L】
(4)实际生产中,一般将Na2S和Na2CO3以物质的量比2∶1配成溶液后加热,将SO2缓缓通入溶液中,即可得到硫代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水产养殖上,硫代硫酸钠常用于除去自来水中的氯气,理论上,去除1g的氯需要0.56g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作除氯剂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_________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化学物质的认识和发现的历程,其中铁、二氧化碳、青霉素、硝酸钾、乙醇、氨等“分子”改变过人类的世界。
(1)铁原子在基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C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1 mol CO2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3)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所示:

①其中C、N、O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电负性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②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____________。
(4)硝酸钾中NO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写出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由前二周期元素原子构成的非极性分子化学式____________。
(5)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乙烷小,但其沸点比氯乙烷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6)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则该晶体的密度计算式为____________g/cm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化学物质的认识和发现的历程,其中铁、二氧化碳、青霉素、硝酸钾、乙醇、氨等“分子”改变过人类的世界。
(1)铁原子在基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C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1 mol CO2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3)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所示:

①其中C、N、O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电负性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②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____________。
(4)硝酸钾中NO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写出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由前二周期元素原子构成的非极性分子化学式____________。
(5)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乙烷小,但其沸点比氯乙烷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6)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则该晶体的密度计算式为____________g/cm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4.
工业上常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亚铬酸亚铁FeCr2O4,还含有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红矾钠(Na2Cr2O7),某实验小组模拟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FeCr2O4中Cr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步骤①焙烧时所用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步骤①中生成Na2Cr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煅烧反应极慢,需要升温至纯碱呈熔融状态,反应速率才加快,其主要原因为________。
(3)步骤②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4)涉骤③用硫酸将溶液的pH调至中性,所得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④向滤液2加入硫酸酸化过程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下图是Na2Cr2O7·2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步骤④中获得副产品Na2SO4的实验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FeCr2O4中Cr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步骤①焙烧时所用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步骤①中生成Na2Cr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煅烧反应极慢,需要升温至纯碱呈熔融状态,反应速率才加快,其主要原因为________。
(3)步骤②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4)涉骤③用硫酸将溶液的pH调至中性,所得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④向滤液2加入硫酸酸化过程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下图是Na2Cr2O7·2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步骤④中获得副产品Na2SO4的实验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3题)
5.
芳香类化合物C8H8O2,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该芳香化合物连在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的一氯代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15 种 | B.16 种 | C.17 种 | D.18种 |
6.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与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的阴离子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Y>Z>X>W |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X |
C.Z与W、Y形成的化合物中,其化学键类型不相同 |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Z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