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茅台酒中存在少量具有凤梨香味的物质X ,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难溶于乙醇 |
B.X的分子式为C6H10O2 |
C.酒中的少量丁酸能抑制X的水解 |
D.分子式为C4H8O2且官能团与X相同的物质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
2.
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A | 稀盐酸 | CaCO3 | Na2SiO3溶液 | 非金属性:Cl>C>Si |
B | 浓硫酸 | 蔗糖 | Ba(NO3)2溶液 | 验证SO2与可溶性钡盐可生成白色沉淀 |
C | 浓氨水 | 生石灰 | 酚酞溶液 |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
D | 浓硝酸 | Fe | NaOH溶液 | 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 |
A.A | B.B | C.C | D.D |
3.
在周期表中,X元素与Y、Z、W三种元素相邻,X、Y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这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X<rY |
B.四种元素行成的单质最多有6种 |
C.四种元素均可与氢元素形成18电子分子 |
D.四种元素中,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
4.
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可发生水解 |
B.天然纤维、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
C.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以减少硫、氮氧化物排放 |
D.镀锌铁或镀锡铁镀层破损后仍将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腐蚀 |
2.填空题- (共2题)
5.
胡椒醛衍生物在香料、农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以香草醛(A )为原料合成5 , 一三氟甲基胡椒醛(E)的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I.酚羟基能与CH2I2发生反应③,而醇羟基则不能。
Ⅱ.CH3CHO+CH2OHCH2CH2OH→
+H2O
(1)化合物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三种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
i.含苯环
ii.不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iii.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4)乙基香草醛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浓郁。与乙基香草醛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与碳酸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不含R-O-Rˊ及R-O-COOH结构)的物质共有_________种。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题给信息,已香草醛和2-氯丙烷为原料,可合成香草醛缩丙二醇(
),写出合成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合成流程图示例如下

已知:I.酚羟基能与CH2I2发生反应③,而醇羟基则不能。
Ⅱ.CH3CHO+CH2OHCH2CH2OH→

(1)化合物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三种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
i.含苯环
ii.不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iii.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4)乙基香草醛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浓郁。与乙基香草醛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与碳酸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不含R-O-Rˊ及R-O-COOH结构)的物质共有_________种。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题给信息,已香草醛和2-氯丙烷为原料,可合成香草醛缩丙二醇(


6.
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硫化锌精矿的主要成分是ZnS (还含有少量FeS等其它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是锌粉,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情性电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3)在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Zn和_________。
(4)改逬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硫化锌精矿(ZnS )遇到硫酸铜溶液可慢慢的转化为铜蓝(CuS)。请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尼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锻红,….,冷淀,毀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是锌粉,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情性电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3)在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Zn和_________。
(4)改逬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硫化锌精矿(ZnS )遇到硫酸铜溶液可慢慢的转化为铜蓝(CuS)。请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尼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锻红,….,冷淀,毀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3.实验题- (共1题)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Ⅰ.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氯水
(1)写出装置A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装置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_、________。为提高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产率,在实验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反应需要在冰水浴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
(4)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最后又变为________色。
实验Ⅱ.尾气处理
实验小组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5)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即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H2SO4、1 mol·L-1NaOH溶液、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淀粉KI溶液。

实验Ⅰ.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氯水
(1)写出装置A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装置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_、________。为提高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产率,在实验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反应需要在冰水浴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
(4)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最后又变为________色。
实验Ⅱ.尾气处理
实验小组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5)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即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H2SO4、1 mol·L-1NaOH溶液、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淀粉KI溶液。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 |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 | (1)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 |
(2)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 | |
步骤3:_________ | 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