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
A.配制硫酸用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读数 |
B.配制硫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
C.配制NaOH溶液,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定容至刻度线 |
D.称量25.0g胆矾配制1 mol/L CuSO4溶液100 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
2.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Cl- |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原溶液一定显碱性 |
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CO2 |
3.
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或诗句谚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
C.《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涉及到的反应有置换反应 |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中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
4.
下列操作或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
A.在点燃H2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
B.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
C.点燃盛满酒精的酒精灯 |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用分液漏斗分离酒精和水
②用10 mL量筒量取6.2 mL稀硫酸
③配制100 mL1.00 mol/LNaCI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晶体
④用蒸发皿高温灼烧石灰石
⑤洗涤沉淀时,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⑥用500 mL容量瓶配制48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
①用分液漏斗分离酒精和水
②用10 mL量筒量取6.2 mL稀硫酸
③配制100 mL1.00 mol/LNaCI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晶体
④用蒸发皿高温灼烧石灰石
⑤洗涤沉淀时,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⑥用500 mL容量瓶配制48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
A.②⑥ | B.③⑥ | C.①④ | D.①⑤ |
6.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
B.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
C.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 |
2.填空题- (共1题)
7.
向NaOH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0到a点之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a到b点之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点之后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c点CO2的体积___ mL(同温同压下);
(5)混合溶液中NaOH和B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1)0到a点之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a到b点之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点之后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c点CO2的体积___ mL(同温同压下);
(5)混合溶液中NaOH和B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3.实验题- (共2题)
8.
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 --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

(l)对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 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4)在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 烧杯壁流下。分液后漏斗内剩余的液体从分液漏斗的 ___(填“上口”或 “下口”)倒入烧杯。

(l)对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 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4)在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 烧杯壁流下。分液后漏斗内剩余的液体从分液漏斗的 ___(填“上口”或 “下口”)倒入烧杯。
9.
实验室需要0.2 mol/L 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l)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一定不需要的是 ___(填字母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仪器名称)。
(2)在配制NaOH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____g;
②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配置的溶液浓度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在配制硫酸溶液时:
①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 ___mL量筒最好。

(l)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一定不需要的是 ___(填字母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仪器名称)。
(2)在配制NaOH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____g;
②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配置的溶液浓度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在配制硫酸溶液时:
①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 ___mL量筒最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