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以重要的化工原料A(C2H2)合成有机物E和
的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其中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成酮。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系统命名是______;已知C是顺式产物,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2)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E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⑧产物与新制Cu(O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符合下列条件肉桂酸(
)的同分异构体共____种,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能够发生银镜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有六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1:1:2:2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丙炔和甲醛为起始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系统命名是______;已知C是顺式产物,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2)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E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⑧产物与新制Cu(O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符合下列条件肉桂酸(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丙炔和甲醛为起始原料制备

2.综合题- (共1题)
2.
用HNO3和HF的混酸处理某金属后,产生的酸洗废液中含有Fe3+、Ni2+、NO3-、F-和Cr2O72-等。下图是综合利用该酸洗废液的工艺流程:

已知:
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
②Ni2+与足量氨水的反应为:Ni2++6NH3
[Ni(NH3)6]2+
(1)再生酸中含有HNO3,采取减压蒸馏的目的为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份为:____________。
(3)请写出“转化”时NaHSO3与Cr2O72-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
(4)已知[Ni(NH3)6]2+为难电离的络合离子,则“沉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CaSO4、Ca(OH)2和_____。
(6)经检测,最后的残液中c(Ca2+)=0.001 mol•L-1,则残液中F-浓度为____mg•L-1,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排放标准[已知Ksp(CaF2)=4×10-11,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氟离子浓度小于10 mg•L-1]。

已知:
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
| Fe3+ | Ni2+ | Cr3+ |
开始沉淀 | 1.5 | 6.7 | 4.0 |
沉淀完全 | 3.4 | 9.5 | 6.9 |
②Ni2+与足量氨水的反应为:Ni2++6NH3

(1)再生酸中含有HNO3,采取减压蒸馏的目的为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份为:____________。
(3)请写出“转化”时NaHSO3与Cr2O72-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
(4)已知[Ni(NH3)6]2+为难电离的络合离子,则“沉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CaSO4、Ca(OH)2和_____。
(6)经检测,最后的残液中c(Ca2+)=0.001 mol•L-1,则残液中F-浓度为____mg•L-1,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排放标准[已知Ksp(CaF2)=4×10-11,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氟离子浓度小于10 mg•L-1]。
3.单选题- (共4题)
4.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福尔马林可浸制标本,因其可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 |
B.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
C.将地沟油制成肥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
5.
下列实验中,操作和现象以及对应结论都正确且现象与结论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序号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取少量BaSO4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溶解。 | BaSO4不溶于盐酸,且可以用盐酸 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
B | 往乙醇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制备乙烯,![]() ![]() | 证明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
C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A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B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A﹣>B﹣ |
D |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碘水后再加入CCl4,充分振荡,分层,且上层溶液呈紫色 | CCl4可作为碘的萃取剂 |
A.A | B.B | C.C | D.D |
6.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4、6、8、8。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WO3 |
B.元素Y和W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Y<W |
C.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Z<W |
D.X能分别与Y、W形成AB2型的化合物 |
4.填空题- (共1题)
7.
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索,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 D为同周期元索,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_____(填分子式),原因是_______;A和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3)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 E的立体构型为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4)化合物D2A的立体构型为___,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单质D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D2A,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A和B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a=0.566nm, F 的化学式为______:晶胞中A 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列式计算晶体F的密度(g.cm-3)_____。
(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_____(填分子式),原因是_______;A和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3)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 E的立体构型为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4)化合物D2A的立体构型为___,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单质D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D2A,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A和B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a=0.566nm, F 的化学式为______:晶胞中A 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列式计算晶体F的密度(g.cm-3)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8.
某研究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夹持装置省略,装置可重复选用)进行氯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已知氯化亚铁的熔点674℃、沸点1023℃;三氯化铁在300℃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在500℃条件下氯化亚铁与氧气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反应之一为:12FeCl2 +3O2
2Fe2O3 +8FeCl3。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__,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
(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发现,装置B中除生成红棕色固体外,还观察到黄绿色气体,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B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氧气直至反应管冷却。则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将D中导管口移出水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
①利用E装置U形管里的固体验证Fe(OH)3是弱碱:___________________。(简明扼要写方法)
②利用E装置U形管里的固体,配成溶液,制得某种胶体,写出制备该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__,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
(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发现,装置B中除生成红棕色固体外,还观察到黄绿色气体,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B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氧气直至反应管冷却。则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将D中导管口移出水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
①利用E装置U形管里的固体验证Fe(OH)3是弱碱:___________________。(简明扼要写方法)
②利用E装置U形管里的固体,配成溶液,制得某种胶体,写出制备该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