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等在工业上用途广泛。
(1)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Al的金属性比Na弱:Al与N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_________________,Al的金属性比Na弱。
(2)结合化学用语,用化学平衡知识解释,氢氧化铝既溶于强酸溶液,又溶于强碱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2O3是制备二甲醚(CH3OCH3)的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
已知由H2、CO制备二甲醚过程为:
CO(g)+2H2(g)=CH3OH(g) ΔH1=-90.1 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4.5 kJ·mol-1
写出由H2、CO制备二甲醚的总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含氧化铁、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铜等杂质)为原料提取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无机化工流程如图:

[已知:该条件下NaOH溶液与二氧化硅反应非常缓慢,在工业生产时不必考虑]
(4)固体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④所得的铝材中,往往含有少量的铁和硅等杂质,可用电解精炼法进一步提纯,该电解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可作阴极材料的是______
(7)铝土矿中Al2O3的含量为40.8%,要使1t铝土矿中的Al2O3全部溶解理论上至少需要NaOH的质量为________t。
(1)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Al的金属性比Na弱:Al与N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_________________,Al的金属性比Na弱。
(2)结合化学用语,用化学平衡知识解释,氢氧化铝既溶于强酸溶液,又溶于强碱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2O3是制备二甲醚(CH3OCH3)的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
已知由H2、CO制备二甲醚过程为:
CO(g)+2H2(g)=CH3OH(g) ΔH1=-90.1 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4.5 kJ·mol-1
写出由H2、CO制备二甲醚的总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含氧化铁、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铜等杂质)为原料提取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无机化工流程如图:

[已知:该条件下NaOH溶液与二氧化硅反应非常缓慢,在工业生产时不必考虑]
(4)固体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④所得的铝材中,往往含有少量的铁和硅等杂质,可用电解精炼法进一步提纯,该电解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可作阴极材料的是______
A.铝材 | B.石墨 | C.纯铝 | D.铅板 |
2.
基于新材料及3D打印技术,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微胶囊吸收剂能将工厂排放的CO2以更加安全、廉价和高效的方式处理掉,球形微胶囊内部充入Na2CO3溶液,其原理如图所示。

(1)这种微胶囊吸收CO2的原理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此过程是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的过程。
(2)在吸收过程中关于胶囊内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吸收前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c(H+)
b. 吸收过程中,体系中的含碳微粒只有CO32-、HCO3-、H2CO3
c. 当n(CO2):n(Na2CO3)=1:3时,溶液中c(CO32-)<c(HCO3-)
d. 溶液中始终有c(Na+)+c(H+)=2c(CO32-)+c(HCO3-)+c(OH-)
(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将Na、C元素填在表中对应的位置上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经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油污,结合化学用语,用必要的文字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能热电化学(STEP)生产水泥法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完全为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利用熔融的碳酸钠为电解质,碳酸钙先分解成为CaO和CO2。最后得到石灰(CaO)、碳和氧气。

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1)这种微胶囊吸收CO2的原理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此过程是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的过程。
(2)在吸收过程中关于胶囊内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吸收前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c(H+)
b. 吸收过程中,体系中的含碳微粒只有CO32-、HCO3-、H2CO3
c. 当n(CO2):n(Na2CO3)=1:3时,溶液中c(CO32-)<c(HCO3-)
d. 溶液中始终有c(Na+)+c(H+)=2c(CO32-)+c(HCO3-)+c(OH-)
(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将Na、C元素填在表中对应的位置上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经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油污,结合化学用语,用必要的文字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能热电化学(STEP)生产水泥法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完全为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利用熔融的碳酸钠为电解质,碳酸钙先分解成为CaO和CO2。最后得到石灰(CaO)、碳和氧气。

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姜黄素是食品加工常用的着色剂,同时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活性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I.姜黄素的结构简式为:

II.
(R和R,为烃基)
III.
(1)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6H6O,能与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D能够发生银镜反应,C→D引入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3)根据姜黄素的结构简式判断,下列关于姜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①能与NaHCO3 反应 ②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④ 1mol姜黄素最多能与8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⑤ 1mol姜黄素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⑥姜黄素分子间存在着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4)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由B合成C,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6)G含有官能团
,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氢原子,它与酯类化合物I一定条件下生成H,G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已知:
I.姜黄素的结构简式为:

II.

III.

(1)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6H6O,能与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D能够发生银镜反应,C→D引入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3)根据姜黄素的结构简式判断,下列关于姜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①能与NaHCO3 反应 ②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④ 1mol姜黄素最多能与8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⑤ 1mol姜黄素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⑥姜黄素分子间存在着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4)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由B合成C,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6)G含有官能团

3.单选题- (共7题)
5.
下列选项中的操作、现象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
A. A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A.向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中通入Cl2 | 溶液褪色 | HClO有漂白性 |
B | 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将产生气体通入溴水 | 溴水褪色 | 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 |
C | 向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加1滴酚酞 | 变红,前者红色深 | 结合H+能力: CO32->HCO32- |
D | 用发光小灯泡分别做HCl和CH3COOH导电性实验 | 发光强度: HCl强于CH3COOH | CH3COOH是弱电解质 |
A. A
A.B | B.C | C.D |
7.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借助某些金属离子制造出复杂新分子,从而合成分子机器的三位科学家,合成新分子过程模拟如下:

下列有关信息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信息错误的是
A.图中新月形分子和环状分子“组合”在一起,铜离子起关键作用 |
B.利用此方式可以合成新分子,同时也可能创造一种全新 “机械键” |
C.在创造新分子技术中,铜离子是唯一可以借助的金属离子 |
D.此技术可以 “互锁”合成 ![]() |
9.
X、Y、Z、W均为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常温下,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 0.01mol/L)的pH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Y为碳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是硫元素 |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仅含离子键 |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 |
4.解答题- (共1题)
11.
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其产品用途广泛。
(1)写出氯碱工业电解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①图1是氯碱工业中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阳离子交换膜”特性是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

图1中电极1应连接电源的__极(填“正”或“负”极);理论上讲,从f口加入纯水即可,但实际生产中,纯水中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其原因是_____。
②图2是根据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设计的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和H2SO4溶液的装置。其中a、b处均设有离子交换膜,则a处为__(填“阳”、“阴”)离子交换膜。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从D口流出的物质为____。
(3)某同学采用如下装置对氯碱工业中电解食盐水的条件进行探究,记录如下:
电解电压:开始发生电解反应时的电压
①对比实验I和Ⅱ阴、阳极气体体积比,推测实验I阳极可能有其它气体生成,其它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
②资料显示:“较低的电解电压有利于节能降耗……”。结合上表中Ⅲ和Ⅳ的数据,解释Ⅳ更有利于节能降耗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资料显示“氯碱工业中采用金属阳极材料,可以降低电解电压,实现节能降耗”,该同学用50℃的饱和NaCl溶液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如下:
实验V中,通过检验阴、阳极附近溶液所含离子,推断产生白色沉淀为Fe(OH)2 。该同学经查阅资料分析认为:“实验VI中白色沉淀是CuCl,淡黄色沉淀是CuOH。
i.阳极生成CuCl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ii.用化学用语和必要文字解释阴极区白色胶状沉淀转化为淡黄色的原因___________。
该同学通过以上探究认为,氯碱工业中不能采用Fe、Cu作阳极材料。
(5)综合以上探究,你对氯碱工业中电解食盐水条件控制的建议有_____(至少写出两条)。
(1)写出氯碱工业电解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①图1是氯碱工业中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阳离子交换膜”特性是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

图1中电极1应连接电源的__极(填“正”或“负”极);理论上讲,从f口加入纯水即可,但实际生产中,纯水中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其原因是_____。
②图2是根据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设计的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和H2SO4溶液的装置。其中a、b处均设有离子交换膜,则a处为__(填“阳”、“阴”)离子交换膜。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从D口流出的物质为____。
(3)某同学采用如下装置对氯碱工业中电解食盐水的条件进行探究,记录如下:
装置 | 编号 | 条件控制 | 测定结果 | ||||
电极材料 | 溶液浓度 | 温度/℃ | *电解电压/V | 气体V阴:V阳 | |||
阴极 | 阳极 | ||||||
![]() | I | C | C | 1 mol/L | 25 | 8 | >1:1 |
II | 饱和 | 25 | 5 | ≈1:1 | |||
III | 饱和 | 50 | 4 | ≈1:1 | |||
IV | Fe | C | 饱和 | 50 | 3.5 | ≈1:1 |
电解电压:开始发生电解反应时的电压
①对比实验I和Ⅱ阴、阳极气体体积比,推测实验I阳极可能有其它气体生成,其它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
②资料显示:“较低的电解电压有利于节能降耗……”。结合上表中Ⅲ和Ⅳ的数据,解释Ⅳ更有利于节能降耗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资料显示“氯碱工业中采用金属阳极材料,可以降低电解电压,实现节能降耗”,该同学用50℃的饱和NaCl溶液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如下:
装置 | 编号 | 电极材料 | 电解 电压/V | 现象 | |
阴极 | 阳极 | ||||
![]() | V | Fe | Fe | 1.5 | 阴极:产生无色气体 U形管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 |
VI | Fe | Cu | 2 | 阴极:产生无色气体 阳极: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且逐渐增多 U形管底部:靠近阴极区白色胶状沉淀逐渐转化为淡黄色,最后变成砖红色 |
实验V中,通过检验阴、阳极附近溶液所含离子,推断产生白色沉淀为Fe(OH)2 。该同学经查阅资料分析认为:“实验VI中白色沉淀是CuCl,淡黄色沉淀是CuOH。
i.阳极生成CuCl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ii.用化学用语和必要文字解释阴极区白色胶状沉淀转化为淡黄色的原因___________。
该同学通过以上探究认为,氯碱工业中不能采用Fe、Cu作阳极材料。
(5)综合以上探究,你对氯碱工业中电解食盐水条件控制的建议有_____(至少写出两条)。
5.实验题- (共1题)
12.
Na2O2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通常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1)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Na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两名同学共同设计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通入SO2,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检验反应后B中的白色固体含有Na2S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反应的后B中有Na2SO3还会有Na2SO4。乙同学猜想的理由是:_____。
为检验产物中Na2SO4的存在,乙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的现象不能证明有Na2SO4生成,其理由为_______。
③测定B中反应完全后的固体中Na2SO4含量的实验方案:称取样品a 克加水溶解,_______,烘干,称量得BaSO4沉淀b 克,则Na2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1)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Na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两名同学共同设计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通入SO2,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检验反应后B中的白色固体含有Na2S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反应的后B中有Na2SO3还会有Na2SO4。乙同学猜想的理由是:_____。
为检验产物中Na2SO4的存在,乙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的现象不能证明有Na2SO4生成,其理由为_______。
③测定B中反应完全后的固体中Na2SO4含量的实验方案:称取样品a 克加水溶解,_______,烘干,称量得BaSO4沉淀b 克,则Na2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7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