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某同学拟用煤干馏的产物W为基本原料合成一系列化工产品,其流程如下(部分产物和条件省略) :

己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1mol 芳香烃W含50mol 电子;
②
;
③
(苯胺,易被氧化)
④K 的分子式为C7H6O2,其核磁共振氢谱上有4 个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X 的名称为_________,Y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
(2)反应⑦的条件为__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Z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
(5)K 的同分异构体M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M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以下3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水解。
②每摩尔同分异构体最多消耗2mol NaOH。
③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7)请以流程图的形式写出由T制备
的过程(无机试剂任选) :(仿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1mol 芳香烃W含50mol 电子;
②

③

④K 的分子式为C7H6O2,其核磁共振氢谱上有4 个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X 的名称为_________,Y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
(2)反应⑦的条件为__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Z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
(5)K 的同分异构体M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M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水解。
②每摩尔同分异构体最多消耗2mol NaOH。
③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7)请以流程图的形式写出由T制备


2.
A、 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A、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等于其周期序数,F原子的电子层数是A的3倍;B原子核外电子分处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为三角锥形;D原子p轨道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E原子核外每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都已成对。E与F同周期;G的原子序数等于A、C、D、F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
(1)写出B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________;回答E与F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怎样 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3-是一种弱酸根离子,请写出两种与C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3)A与D形成的A2D2分子中D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杂化,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易溶于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的晶体中原子按_________(填“ABABAB”或“ABCABCABC”)的方式堆积而成,G的晶体堆积模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G的晶体中G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 ,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G的一种氯化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两种微粒间最短距离为460.0 pm,晶体密度为________g/cm3。(列式表示)
.
(1)写出B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________;回答E与F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怎样 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3-是一种弱酸根离子,请写出两种与C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3)A与D形成的A2D2分子中D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杂化,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易溶于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的晶体中原子按_________(填“ABABAB”或“ABCABCABC”)的方式堆积而成,G的晶体堆积模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G的晶体中G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 ,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G的一种氯化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两种微粒间最短距离为460.0 pm,晶体密度为________g/cm3。(列式表示)

2.综合题- (共1题)
3.
纳米ZnS具有独特的光电效应,在电学、磁学、光学等领域应用广泛。以工业废渣锌灰(主要成分为Zn、ZnO,还含有Fe2O3、FeO、Cu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ZnS的工业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FeO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酸浸的尾气循环利用,加入的X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加入ZnO调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渣2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ZnS的溶度积Ksp=1.6×10-24,溶液中Zn2+浓度为0.01mol/L,则溶液中S2-浓度大于______mol/L,才生成ZnS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FeO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酸浸的尾气循环利用,加入的X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加入ZnO调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渣2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ZnS的溶度积Ksp=1.6×10-24,溶液中Zn2+浓度为0.01mol/L,则溶液中S2-浓度大于______mol/L,才生成ZnS沉淀。
3.单选题- (共7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
B.SO3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4, SO2 与Ba(NO3)2 溶液可得到BaSO3 |
C.室温下,SiO2(s)+ 3C(s)=SiC(s)+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
D.反应A(g) ![]() |
5.
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H2S气体,再将得到的Na2S溶液进行电解制得NaOH溶液,以实现NaOH的循环利用。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均为石墨,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 表示阳离子交换膜,cd 表示阴离子交换膜 |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阴极区溶液pH降低 |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2--2e-==S↓,阳极区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
D.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会有11.2 L (标准状况)的气体生成 |
6.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将盐酸滴入NaHCO3溶液中 | 有气泡产生 | 氯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 |
B | 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mol·L-1的Na2SO3溶液和0.1mol·L-1的NaHSO3溶液的pH |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强 |
C | 分别将乙烯与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KMnO4溶液均褪色 | 两种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
D | 向2ml0.1mol·L-1MgCl2溶液中加入5ml0.1mol·L-1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入几滴FeCl3浓溶液,静置 | 出现红褐色沉淀 | 同温下,Ksp[Mg(OH)2] >Ksp[Fe(OH)3]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 |
B.肥皂可以通过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制得 |
C.鸡蛋清中加入CuSO4溶液会产生盐析现象,析出的蛋白质可再溶于水 |
D.淀粉、纤维素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可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
8.
绿原酸是一种有降压作用的药物,可由咖啡酸(一种芳香酸)与奎尼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中有四个手性碳 | B.绿原酸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
C.1mol奎尼酸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5molNaOH | D.1mol 奎尼酸最多与5mol溴水反应 |
9.
W、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W与Y同主族,X与Z同主族。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多3,W、Y原子的电子数总和与X、Z原子的电子数总和之比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Z)>r(X)>r(R)>r(W) |
B.X与Y形成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
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 |
D.由W、R、X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能是酸或碱 |
10.
(题文)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B原子最外层中有三个不成对的电子;C元素可分别与A、B、D生成RC2型化合物,其中的DC2与C3互为等电子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B、C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B>C
B. 用电子式表示AD2的形成过程为
C. 由B60分子形成的晶体与A60相似,分子中总键能: B60>A60
D. D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s23p4
A. B、C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B>C
B. 用电子式表示AD2的形成过程为

C. 由B60分子形成的晶体与A60相似,分子中总键能: B60>A60
D. D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s23p4
4.实验题- (共2题)
11.
正丁醇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主要实验装置如下图: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合成正丁醚的步骤:
①将6mL浓硫酸和37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分离提纯;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70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40mL水、20mL NaOH溶液和40mL水洗涤,分液后加入约3g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净正丁醚13g。
请回答:
(1)加热A前,需先从_________ (填“a”或“b”)口向B中通入水;
(2)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_____;写出步骤②中制备正丁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____________________,振摇后静置,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填“上”或“下”)口分离出;
(4)步骤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________(填选项字母)左右的馏分:
a.100℃ b.117℃ c.135℃ d.142℃
(6)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7)本实验中,正丁醚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 相对分子质量 | 沸点/℃ | 密度(g.cm-3 ) | 水中溶解性 |
正丁醇 | 74 | 117.2 | 0.8109 | 微溶 |
正丁醚 | 130 | 142.0 | 0.7704 | 几乎不溶 |
合成正丁醚的步骤:
①将6mL浓硫酸和37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分离提纯;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70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40mL水、20mL NaOH溶液和40mL水洗涤,分液后加入约3g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净正丁醚13g。
请回答:
(1)加热A前,需先从_________ (填“a”或“b”)口向B中通入水;
(2)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_____;写出步骤②中制备正丁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____________________,振摇后静置,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填“上”或“下”)口分离出;
(4)步骤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________(填选项字母)左右的馏分:
a.100℃ b.117℃ c.135℃ d.142℃
(6)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7)本实验中,正丁醚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5分)甲苯(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能用于生产苯甲醛(
) 、 苯甲酸(
)等产品。下表列出了有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请回答:

注:甲苯、苯甲醛、苯甲酸三者互溶。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苯甲醛。实验时先在三颈瓶中加入0.5g固态难溶性催化剂,再加入15mL冰醋酸(作为溶剂)和2mL甲苯,搅拌升温至70℃,同时缓慢加入12mL过氧化氢,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3小时。
(1)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原子利用率理论上可达____________________。(原 子利用率= (期望产物的总质量/全部反应物的总质量) ×100%)
(3)经测定,反应温度升高时,甲苯的转化率逐渐增大,但温度过高时,苯甲醛的产量却有所减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完毕后,反应混合液经过自然冷却至室温时,还应经过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等操作,才能得到苯甲醛粗产品。
(5)实验中加入过量过氧化氢且反应时间较长,会使苯甲醛产品中产生较多的苯甲酸。
①若想从混有苯甲酸的苯甲醛中分离出苯甲酸,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 (按步骤顺序填字母)。a.对混合液进行分液 b.过滤、洗涤、干燥
c.水层中加入盐酸调节pH=2 d.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振荡
②若对实验①中获得的苯甲酸产品进行纯度测定,可称取2.500g产品,溶于200mL乙醇配成溶液,量取所得的乙醇溶液20.00mL于锥形瓶,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预先配好的0.1000mol/L KOH标准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KOH溶液18.00mL。产品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 122.0)



名称 | 性状 | 熔点 (℃) | 沸点 (℃) | 相对密度(ρ水=1g/cm3) | 溶解性 | |
水 | 乙醇 | |||||
甲苯 | X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 -95 | 110.6 | 0.8660 | 不溶 | 互溶 |
苯甲醛 | 无色液体 | -26 | 179 | 1.0440 | 微溶 | 互溶 |
苯甲酸 |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 122.1 | 249 | 1.2659 | 微溶 | 易溶 |

注:甲苯、苯甲醛、苯甲酸三者互溶。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苯甲醛。实验时先在三颈瓶中加入0.5g固态难溶性催化剂,再加入15mL冰醋酸(作为溶剂)和2mL甲苯,搅拌升温至70℃,同时缓慢加入12mL过氧化氢,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3小时。
(1)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原子利用率理论上可达____________________。(原 子利用率= (期望产物的总质量/全部反应物的总质量) ×100%)
(3)经测定,反应温度升高时,甲苯的转化率逐渐增大,但温度过高时,苯甲醛的产量却有所减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完毕后,反应混合液经过自然冷却至室温时,还应经过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等操作,才能得到苯甲醛粗产品。
(5)实验中加入过量过氧化氢且反应时间较长,会使苯甲醛产品中产生较多的苯甲酸。
①若想从混有苯甲酸的苯甲醛中分离出苯甲酸,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 (按步骤顺序填字母)。a.对混合液进行分液 b.过滤、洗涤、干燥
c.水层中加入盐酸调节pH=2 d.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振荡
②若对实验①中获得的苯甲酸产品进行纯度测定,可称取2.500g产品,溶于200mL乙醇配成溶液,量取所得的乙醇溶液20.00mL于锥形瓶,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预先配好的0.1000mol/L KOH标准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KOH溶液18.00mL。产品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 122.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