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以乙醛为原料可合成高分子涂料PMA和PVAC,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化合物C和E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⑥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PVA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

(1)化合物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化合物C和E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⑥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PVA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
2.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或合成了118种元素,元素①~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序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1)④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
(2)9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⑥___________⑦(填“>”或“<”)。
(4)⑧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③的简单氢化物与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合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能说明⑨的非金属性比③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1971年在星际空间发现一种由①、②、③三种元素组成的直线型有机分子X。X的摩尔质量为51g·mol-1,且X分子中共含5个原子(各原子均满足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X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
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 ③ | ④ | ⑤ | |
⑥ | ⑦ | | | | | | | | | | | | | | ⑧ | ⑨ | |
…… |
(1)④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
(2)9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⑥___________⑦(填“>”或“<”)。
(4)⑧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③的简单氢化物与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合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能说明⑨的非金属性比③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1971年在星际空间发现一种由①、②、③三种元素组成的直线型有机分子X。X的摩尔质量为51g·mol-1,且X分子中共含5个原子(各原子均满足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X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6题)
7.
一种生产聚苯乙烯的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乙烯的分子式为C8H8 |
B.1mol苯乙烯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C.鉴别乙苯与苯乙烯可用Br2的四氯化碳溶液 |
D.乙烯、苯和乙苯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可处于同一平面 |
8.
丁烷可发生反应:C4H10
C2H6+C2H4,C4H10
CH4 + CH3CH=CH2,假定丁烷只按上述方式完全裂解,将m g裂解气缓缓通过盛有足量的Br2的CCl4溶液(不考虑Br2和CCl4挥发)的洗气瓶,充分吸收,溶液增重恰好为
g,则裂解气中n(乙烯)/n(丙烯) 为



A.13 | B.9 | C.7 | D.1 |
10.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即为质子,X、Z同主族,Y的原子L层有5个电子,W的单质常温下呈气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r(Y)<r(Z)<r(W) |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 |
C.Z的一种氧化物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
D.X、Y、W三种元素一定只能组成共价化合物 |
1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乙醇和水中,观察现象 |
B | 检验淀粉酸性水解液中含葡萄糖 | 向水解液中直接加入少量Cu(OH)2悬浊液,加热 |
C |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 试样中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层中的水 |
D | 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12%H2O2溶液,将其中一支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
A.A | B.B | C.C | D.D |
16.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已打磨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分别加入2mol·L-1盐酸2mL ,发现镁条反应较剧烈 | 金属性:镁强于铝 |
B | 滴有少量水的小木板上放上小烧杯,加入20gBa(OH)2·8H2O和10gNH4Cl,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并触摸烧杯外壁下部,发现很冷 |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
C | 浸透石蜡的矿渣棉用喷灯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 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乙烯、丙烯等烯烃 |
D | 向5mL0.1mol·L-1 FeCl3溶液中滴入0.1mol·L-1KI溶液5~6滴,加2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 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
A.A | B.B | C.C | D.D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