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臭氧(O3)在[Fe(H2O)6]2+催化下能将烟气中的SO2、NOx分别氧化为
和
,NOx也可在其他条件下被还原为N2。
(1)
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Fe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与O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N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n(σ)∶n(π)=__________________。
(5)[Fe(H2O)6]2+与NO反应生成的[Fe(NO)(H2O)5]2+中,NO以N原子与Fe2+形成配位键。请在[Fe(NO)(H2O)5]2+结构示意图的相应位置补填缺少的配体。_____________


(1)


(2)Fe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与O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N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n(σ)∶n(π)=__________________。
(5)[Fe(H2O)6]2+与NO反应生成的[Fe(NO)(H2O)5]2+中,NO以N原子与Fe2+形成配位键。请在[Fe(NO)(H2O)5]2+结构示意图的相应位置补填缺少的配体。_____________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纯粗金(主要含Au,还含少量Ag)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做王水。
② 利用H2C2O4还原H[AuCl4]可得到Au。
(1)“溶解”前,先将粗金块切割成细条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时Au转化为H[AuCl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Ⅱ”需控制在40~70℃时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从“操作Ⅱ”后的水溶液中获取单质Au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H2C2O4溶液,蒸馏水;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布氏漏斗)。

已知:①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做王水。
② 利用H2C2O4还原H[AuCl4]可得到Au。
(1)“溶解”前,先将粗金块切割成细条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时Au转化为H[AuCl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Ⅱ”需控制在40~70℃时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从“操作Ⅱ”后的水溶液中获取单质Au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H2C2O4溶液,蒸馏水;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布氏漏斗)。
2.计算题- (共1题)
3.
湿法炼锌产生的黄铵铁矾[(NH4)xFey(SO4)z(OH)w]渣的综合利用具有广泛前景。
(1)黄铵铁矾高温下分解可得到一种红棕色固体,该红棕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在酸性媒介中,黄铵铁矾对H2O2氧化去除水溶液中的MB(对亚甲基蓝)有催化作用。反应温度高于80℃时MB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某黄铵铁矾样品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 取一定量黄铵铁矾样品,将其溶于少量稀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250.00 mL,得到溶液A。
② 取25.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 224mL(标准状况),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滤液合并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4.66 g。
③ 另取25.00 mL溶液A,用SnCl2将Fe3+还原为Fe2+,再用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最后用0.2000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消耗标准溶液25.00 mL。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
(1)黄铵铁矾高温下分解可得到一种红棕色固体,该红棕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在酸性媒介中,黄铵铁矾对H2O2氧化去除水溶液中的MB(对亚甲基蓝)有催化作用。反应温度高于80℃时MB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某黄铵铁矾样品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 取一定量黄铵铁矾样品,将其溶于少量稀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250.00 mL,得到溶液A。
② 取25.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 224mL(标准状况),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滤液合并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4.66 g。
③ 另取25.00 mL溶液A,用SnCl2将Fe3+还原为Fe2+,再用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最后用0.2000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消耗标准溶液25.00 mL。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9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 反应4Fe(s)+3O2(g)
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 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A. 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 反应4Fe(s)+3O2(g)

C. 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 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5.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2H4气体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果实的催熟剂 | B.MgO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
C.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NH3、SO2等 |
8.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 > r(Z) > r(Y) |
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
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
9.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 黄色逐期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 还原性:Fe>Fe2+ |
B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 CO2具有氧化性 |
C | 加热盛有少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石蕊试纸变蓝 | NH4HCO3显碱性 |
D |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 Ksp(AgI)<Ksp(AgCl) |
A.A | B.B | C.C | D.D |
10.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
B |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
C |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
D |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Cl) >Ksp(AgI) |
A. A B. B C. C D. D
11.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B.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
C.加大铅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
D.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12.
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4.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