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2.
萜类化合物是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在于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a、b、c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
C.a和b 均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
D.b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 |
3.
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两者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PH3<NH3 B. 金属性强弱:Na>Mg>Al
C. 酸性强弱:HF>HCl>HBr>HI D. 原子半径:K>Si>Cl>F
A. 热稳定性:PH3<NH3 B. 金属性强弱:Na>Mg>Al
C. 酸性强弱:HF>HCl>HBr>HI D. 原子半径:K>Si>Cl>F
4.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
A.苯和水 | B.苯和溴苯 | C.食盐水和泥沙 | D.硝酸钾和硫酸钠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中含有苯、甲苯和粗氨水,可通过干馏得到 |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可以制取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
C.用溴水可以鉴别:己烯、己烷、四氯化碳三种有机物 |
D.油脂、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6.
向AlCl3、FeCl2、FeCl3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达到除去Fe2+、Fe3+的目的,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已知:①Fe(OH)2为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
②Fe(OH)3、Fe(OH)2、Al(OH)3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pH列于下表。
已知:①Fe(OH)2为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
②Fe(OH)3、Fe(OH)2、Al(OH)3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pH列于下表。
氢氧化物 | 溶液pH | |||
开始沉淀 | 完全沉淀 | 沉淀开始溶解 | 沉淀完全溶解 | |
Fe(OH)3 | 2.7 | 3.7 | — | — |
Fe(OH)2 | 7.6 | 9.6 | | |
Al(OH)3 | 3.3 | 5.2 | 7.8 | 12.8 |
A.为了达到目的,首先应在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或氯水将Fe2+氧化为Fe3+ |
B.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在9.6以上就能达到实验目的 |
C.本实验产生沉淀的顺序为Fe(OH)3→Al(OH)3→Fe(OH)2 |
D.实验中生成的Fe(OH)2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
7.
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物质宝库,工业上常用浓缩海水提取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的淡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
B.步骤②中体现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
C.①—④目的是为了富集溴元素 |
D.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2HBr+2H++SO42- |
8.
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冶炼的本质是将化合态金属还原为游离态,冶炼方法由金属的活泼性决定 |
B.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 |
C.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 |
D.由于Al的活泼性强,故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生产Al |
9.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
B.铜盐溶液都有毒,这主要是由于铜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 |
C.通常所说的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为: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
D.酸雨被称为“天堂的眼泪”,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00,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
2.填空题- (共1题)
10.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
(1)①~⑦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④与⑤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表中元素②、③、⑦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填化学式)。
(4)第116号元素(元素符号Lv)被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若该元素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
(5)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ng它的相同价态氧化物中所含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________mol。
① | | | ||||||
| | | | ② | ③ | | ④ | |
| ⑤ | ⑥ | ⑦ | | ⑧ | | |
(1)①~⑦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④与⑤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表中元素②、③、⑦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填化学式)。
(4)第116号元素(元素符号Lv)被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

(5)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ng它的相同价态氧化物中所含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________mol。
3.实验题- (共2题)
11.
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认为苯是一种不饱和烃,但是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写出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
即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写出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与NaOH反应)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烷烃碳架结构如图所示:
,此烷烃的一溴代物有_________种;若此烷烃为单烯烃加氢制得,则此烯烃的结构有__________种。
(4)某有机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写出此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①实验时,加入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静置,然后分液。
③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人们认为苯是一种不饱和烃,但是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写出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

(3)某烷烃碳架结构如图所示:

(4)某有机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写出此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①实验时,加入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静置,然后分液。
③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2.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若利用该装置实现碳和浓硫酸的反应,并进行如下验证:

(1)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2)C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产物中的两种气体,装置B、C、D、E中分别装有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则B、D装置中品红溶液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气体中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图装置(忽略氧气对反应的影响)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III中,浅绿色溶液变为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语言叙述);综合上述实验得岀的结论是:在酸性条件下,NO3﹣、Fe3+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2)C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产物中的两种气体,装置B、C、D、E中分别装有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则B、D装置中品红溶液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气体中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图装置(忽略氧气对反应的影响)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向F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气体. | F中溶液色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 |
II | 取出少量F装置中的溶液,先加入 KSCN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 | 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III | 打开活塞a,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F中,关闭活塞a | F中浅绿色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
IV | 取出少量A装置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III中,浅绿色溶液变为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语言叙述);综合上述实验得岀的结论是:在酸性条件下,NO3﹣、Fe3+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