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1) 写出镍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2) 丙酮(
)分子中2号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与CS2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写一种)。
(3)含0.1mol[Cr(H2O)Cl]Cl2·H2O的水溶液与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_______molAgCl沉淀。
(4)H2O分子的键角比H2S分子的键角大,原因是_______ 。
(5)N,P属于同族元素,但是它们的简单氢化物NH3,PH3在水中溶解度差异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6) 由铜与氯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将晶胞内的4个黑点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
③晶体中与一个氯原子距离最近的氯原子有_______个。
④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中铜原子和氯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pm(列出计算式即可)。
(2) 丙酮(

(3)含0.1mol[Cr(H2O)Cl]Cl2·H2O的水溶液与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_______molAgCl沉淀。
(4)H2O分子的键角比H2S分子的键角大,原因是_______ 。
(5)N,P属于同族元素,但是它们的简单氢化物NH3,PH3在水中溶解度差异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6) 由铜与氯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将晶胞内的4个黑点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
③晶体中与一个氯原子距离最近的氯原子有_______个。
④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中铜原子和氯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pm(列出计算式即可)。
2.单选题- (共10题)
3.
已知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晶体的密度为d g·cm-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晶胞中阴、阳离子的个数都为1 |
B.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4 |
C.该晶胞可能是NaCl的晶胞 |
D.该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阳离子的核间距为M/d cm |
4.
下列各项比较中前者高于(或大于或强于)后者的是
A.金属Mg和金属Cu的空间利用率 |
B.BF3和CH4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
C.邻羟基苯甲醛(![]() ![]() |
D.C-O和Si-O的键能 |
5.
下列有关NH4Cl、PH3、C2H4、Na2O2、CaCl2、Si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配位键的是NH4Cl、PH3、Na2O2 |
B.含有非极性键的是C2H4、Na2O2、CaCl2 |
C.含有极性键的是NH4Cl、PH3、CaCl2 |
D.熔化时需克服离子键的是NH4Cl、Na2O2、CaCl2 |
6.
有下列10 种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①铝②H2S ③金刚石 ④氯水 ⑤NaOH 固体 ⑥BaCO3固体 ⑦氨水 ⑧CO2 ⑨乙醇 ⑩盐酸
①铝②H2S ③金刚石 ④氯水 ⑤NaOH 固体 ⑥BaCO3固体 ⑦氨水 ⑧CO2 ⑨乙醇 ⑩盐酸
A.能导电的物质①④⑤⑦⑩ | B.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⑤⑥⑩ |
C.电解质: ⑤⑥⑩ | D.共价化合物: ②⑧⑨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Cl4的沸点低于SiCl4,其原因是晶体类型不同 |
B.H2SO4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SO42-,所以硫酸是共价化合物 |
C.HClO易分解是因为HClO分子间作用力弱 |
D.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8.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图⑤所示装置中盛有饱和Na2SO3溶液除去SO2中含有的少量HCl |
B.用乙醇提取碘水中的碘选择图③所示装置 |
C.用图①和②所示装置进行粗盐提纯 |
D.用图④所示装置进行石油分馏实验制取汽油 |
9.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说法正确的是
A.检查是否漏水是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的第一步操作 |
B.碘水中加CCl4振荡静置后,上层为紫色,下层几乎为无色 |
C.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s)和I2(s) |
D.蒸馏、分馏和干馏都是利用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
10.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结果偏高的是
A.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
C.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
11.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 黄色逐期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 还原性:Fe>Fe2+ |
B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 CO2具有氧化性 |
C | 加热盛有少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石蕊试纸变蓝 | NH4HCO3显碱性 |
D |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 Ksp(AgI)<Ksp(AgCl) |
A.A | B.B | C.C | D.D |
3.实验题- (共2题)
12.
为了测定实验室长期存放的Na2SO3固体的纯度,准确称取M g固体样品,配成250 mL溶液。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I:取50.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量,得到沉淀的质量为m1 g
方案Ⅱ:取50.00 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
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棒、滴管、药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为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___
(3)方案I中如何判别加入的氯化钡已经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方案Ⅱ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方案Ⅱ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方案Ⅱ所提供的数据,计算Na2SO3的纯度为___________。(写成分数形式)
(7)有同学模仿方案I,提出方案Ⅲ:取50.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重,得到沉淀质量为m2 g 并用方案I的方法计算结果。
根据方案Ⅲ,从理论上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方案I比方案Ⅲ的计算结果要低
b.方案I比方案Ⅲ的计算结果要高
c.m1=m2,方案I和方案Ⅲ的结果一样
d.方案Ⅲ不应根据方案I的方法计算
(8)上述实验中,由于操作错误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方案I中如果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b.方案I中如果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c.方案Ⅲ中如果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d.方案Ⅲ中如果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方案I:取50.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量,得到沉淀的质量为m1 g
方案Ⅱ:取50.00 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
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 | 1 | 2 | 3 | 4 |
待测溶液体积/mL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滴定管初读数/mL | 0.00 | 0.20 | 0.10 | 0.15 |
滴定管末读数/mL | 20.95 | 21.20 | 20.15 | 21.20 |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棒、滴管、药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为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___
(3)方案I中如何判别加入的氯化钡已经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方案Ⅱ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方案Ⅱ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方案Ⅱ所提供的数据,计算Na2SO3的纯度为___________。(写成分数形式)
(7)有同学模仿方案I,提出方案Ⅲ:取50.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重,得到沉淀质量为m2 g 并用方案I的方法计算结果。
根据方案Ⅲ,从理论上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方案I比方案Ⅲ的计算结果要低
b.方案I比方案Ⅲ的计算结果要高
c.m1=m2,方案I和方案Ⅲ的结果一样
d.方案Ⅲ不应根据方案I的方法计算
(8)上述实验中,由于操作错误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方案I中如果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b.方案I中如果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c.方案Ⅲ中如果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d.方案Ⅲ中如果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13.
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Fe3+、Cl―、I―、NO3―、CO32―、SO42―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氯水,经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取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④另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确定: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②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2)对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离子设计实验进行检验,用必要的文字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及可能的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氯水,经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取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④另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确定: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②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2)对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离子设计实验进行检验,用必要的文字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及可能的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