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分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仪器已省略)。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催化石蜡分解);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溴水。

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沸腾;
试管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闻到汽油的气味,往液体中滴加几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颜色褪去。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管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C17H36
C8H18+C9H18 C8H18
C4H10+C4H8
丁烷可进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烷外,还可以得到另两种有机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有机物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其可能结构为______(填序号)

(3)写出试管③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4)试管②中的少量液体的组成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沸腾;
试管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闻到汽油的气味,往液体中滴加几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颜色褪去。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管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C17H36


丁烷可进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烷外,还可以得到另两种有机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有机物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其可能结构为______(填序号)

(3)写出试管③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4)试管②中的少量液体的组成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烷 | B.乙烯 | C.液态烷烃 | D.液态烯烃 |
2.
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图:

(1)以上步骤I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___。
(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3)以上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及相应物质:
Br2+
CO32-===
BrO3-+
Br-+
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乙醇 B、四氯化碳 C、烧碱溶液 D、苯

(1)以上步骤I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___。
(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3)以上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及相应物质: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乙醇 B、四氯化碳 C、烧碱溶液 D、苯
3.
实验室用浓硫酸和焦炭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CO2、SO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试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制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2、SO2、H2O(g),按气流的方向,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时若观察到:①中溶液褪色,B瓶中深水颜色逐渐变浅,C瓶中溶液不褪色, 则A 瓶的作用是______,B瓶的作用是______,C瓶的作用是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它可以验证的气体是_____,简述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的名称是______,它可以用来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试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制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2、SO2、H2O(g),按气流的方向,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时若观察到:①中溶液褪色,B瓶中深水颜色逐渐变浅,C瓶中溶液不褪色, 则A 瓶的作用是______,B瓶的作用是______,C瓶的作用是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它可以验证的气体是_____,简述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的名称是______,它可以用来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实验,发现生成的铁呈疏松的褐色硬块。小组成员推测主要原因是产物铁含杂质较多,并进一步探究该褐色硬块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l)铝热反应原理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试剂A为_____(写化学式)。实验现象:_________、有褐色固体生成。
(2)将褐色硬块处理成粉未状,研究小组首先排除了含有单质Al杂质的可能性。
实验方法:首先取少量粉未加入_____溶液中;
实验现象: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粉末中含有Al2O3而没有Al。
(3)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褐色硬块的组成基本确定为Fe、Fe2O3、Al2O3。提出假设:
假设l: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Fe;
假设II: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Fe和Fe2O3。
设计方案并实验:
你认为上述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取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滴入适量氯水溶液变红色。此时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铝热反应原理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试剂A为_____(写化学式)。实验现象:_________、有褐色固体生成。
(2)将褐色硬块处理成粉未状,研究小组首先排除了含有单质Al杂质的可能性。
实验方法:首先取少量粉未加入_____溶液中;
实验现象: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粉末中含有Al2O3而没有Al。
(3)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褐色硬块的组成基本确定为Fe、Fe2O3、Al2O3。提出假设:
假设l: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Fe;
假设II: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Fe和Fe2O3。
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盐酸 |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 假设I成立,假设II不成立 |
②再滴入几滴0.01mol/L KSCN 溶液 | 溶液不变色 |
你认为上述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取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滴入适量氯水溶液变红色。此时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4题)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剧烈程度,从剧烈到逐渐平缓 |
B.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
C.硝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发现皮肤变黄 |
D.苯的结构式虽然用![]()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乙烷、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
B.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
C.应用分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
D.2-丁烯:CH3CH=CHCH3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尼龙绳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 |
B.烷烃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逐渐升高 |
C.乙烷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 |
D.化合物![]() ![]() ![]() |
9.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加碘盐含碘酸钾KIO3) |
B.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苯在50~60℃下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
C.取一定量的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于烧杯中搅拌,烧杯壁下部变冷 |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上层分离提取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油脂、蛋白质都可以水解 |
B.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
C.Fe(OH)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
D.交警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查司机饮酒过量时乙醇发生了取代反应 |
1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
B.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类的食品,可常喝糯米八宝粥 |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
D.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13.
古代很多诗词蕴含了好多哲理和化学知识。下面有关诗词对化学知识的分析错误的是
A.“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形态存在,不需要冶炼还原 |
B.“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萄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
C.“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诗中的石烟就是指石油燃烧产生的烟。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
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熔点高且不易分解 |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W、Q、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和Q的简单化合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X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Q 、X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
B.Q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
C.Y的简单离子与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D.W、X、Y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离子键和共价健 |
16.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 |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 | 溶液呈蓝色 | 溶液中含Br2 |
C |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 出现白色沉淀 |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
D |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再加入足最稀盐酸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 | 部分Na2SO3被氧化 |
A.A | B.B | C.C | D.D |
17.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6 mol/L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10.8g | B.7.2g | C.5.4g | D.3.6g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