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某新型有机化学材料G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高分子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由A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H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官能团种类不变,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且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6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 : 1 : 1 : 1 : 2 : 3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种;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CH3CHBrCOOCH3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聚乳酸(聚2-羟基丙酸)合成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F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高分子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由A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H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官能团种类不变,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且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6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 : 1 : 1 : 1 : 2 : 3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种;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CH3CHBrCOOCH3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聚乳酸(聚2-羟基丙酸)合成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矿渣主要含硫酸钡、氧化铜、氧化铝等(杂质不参加反应),利用矿渣提取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乙、丙、丁、戊均为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①为_____________(填“强”、“弱”或“非”)电解质。
(2)灼烧沉淀②所需要的非玻璃仪器有坩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①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①中加入适量盐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①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滤液③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①为_____________(填“强”、“弱”或“非”)电解质。
(2)灼烧沉淀②所需要的非玻璃仪器有坩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①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①中加入适量盐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①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滤液③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非常广泛。
(1)向FeCl3溶液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5℃时,Ksp[Fe(OH)3]=4×10-38,向浓度为0.1 mol•L-1的Fe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为5时,溶液中c (Fe3+)为_____________mol/L。
(3)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4)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2.30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 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某一指示剂,并用0.100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12.50mL。
已知:I2 + 2S2O32-=2I-+ S4O62-
①写出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向FeCl3溶液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5℃时,Ksp[Fe(OH)3]=4×10-38,向浓度为0.1 mol•L-1的Fe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为5时,溶液中c (Fe3+)为_____________mol/L。
(3)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4)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2.30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 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某一指示剂,并用0.100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12.50mL。
已知:I2 + 2S2O32-=2I-+ S4O62-
①写出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单选题- (共6题)
4.
高铁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无污染的特点,用下图模拟其工作原理(放电时两电极均有稳定的金属氢氧化物生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3-3e-+5OH-=FeO42-+4H2O |
B.放电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2H2O=Zn(OH)2+2H+ |
C.放电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
D.充电时,阴极区溶液的pH减小 |
5.
已知
的分子式均为C8H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
B.p、b、d的一氯代物分别为二、三、四种 |
C.b、d、p中只有两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
D.b、d、p中只有p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乳交融”是物理变化,“死灰复燃”是化学变化 |
B.KCl、Na2O2是离子化合物,H2O、CO2是共价化合物 |
C.氢氧化铁胶体、稀盐酸、福尔马林、漂白粉均为混合物 |
D.25 ℃时,在浓度均为0.01 mol•L-1的MgBr2和NaBr溶液AgBr的溶解度相同 |
7.
已知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需密封保存。利用如下装置制取氮气,并用氮气制备Ca3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 ![]() |
B.③、④、⑥中依次盛装浓H2SO4、酸性氯化亚铁溶液、碱石灰 |
C.②的作用为安全瓶,防止停止加热时①中的溶液进入③中 |
D.实验结束后,取⑤中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再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
8.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常温常压下,用铁和浓硫酸制取SO2气体 |
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环己烷和甲苯 |
C.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
D.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
3.实验题- (共1题)
10.
我国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1)工业上利用海水制取溴单质,一般先用空气或水蒸气吹出卤水中的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上述过程提取溴,其装置如图所示:

①所用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是d→__________,e→b_______→f。
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Z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认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测定含溴卤水中溴元素的总量。
①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上述操作完成后,取C中溶液15.0 mL,加入适量HNO3溶液酸化,再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的原因);
②请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工业上利用海水制取溴单质,一般先用空气或水蒸气吹出卤水中的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上述过程提取溴,其装置如图所示:

①所用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是d→__________,e→b_______→f。
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Z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认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测定含溴卤水中溴元素的总量。
①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上述操作完成后,取C中溶液15.0 mL,加入适量HNO3溶液酸化,再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的原因);
②请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