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现有五种可溶性物质 A、B、C、D、E,它们所含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Na+、Mg2+、Al3+、Ba2+、Fe3+和五种阴离子Cl-、OH-、NO3-、CO32-、X 中的一种。
(1)某同学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记为 A、B。
(2)物质C中含有阴离子X,当 C 的溶液与 B 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当 C 与 A 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棕黄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下白色沉淀不再溶解。(3)将 Cu 投入到装有 D 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硫酸,Cu 逐渐溶解,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由上述实验,题给可溶物的化学式为: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同学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记为 A、B。
(2)物质C中含有阴离子X,当 C 的溶液与 B 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当 C 与 A 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棕黄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下白色沉淀不再溶解。(3)将 Cu 投入到装有 D 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硫酸,Cu 逐渐溶解,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由上述实验,题给可溶物的化学式为: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5题)
2.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SO2 和湿润的 Cl2都有漂白性,推出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 |
B.根据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 pH="7.0" 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
C.由 F、 Cl、 Br、 I 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推出 HF、 HCl、 HBr、 HI 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
D.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因此 NH3沸点低于 PH3 |
3.
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3H2O)为原料生产铝,主要包括下列过程:
ⅰ. 将粉碎、筛选、湿磨后的铝土矿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过滤;
ⅱ. 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使ⅰ所得滤液中析出氢氧化铝固体,过滤;
ⅲ. 使ⅱ中所得氢氧化铝脱水生成氧化铝;
ⅳ. 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 将粉碎、筛选、湿磨后的铝土矿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过滤;
ⅱ. 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使ⅰ所得滤液中析出氢氧化铝固体,过滤;
ⅲ. 使ⅱ中所得氢氧化铝脱水生成氧化铝;
ⅳ. 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说明氧化铝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
B.过程ⅱ说明碳酸的酸性比氢氧化铝的酸性弱 |
C.过程ⅲ发生的反应类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D.过程ⅳ也可以用热分解法代替电解法冶炼铝 |
4.
实验室用 H2和钠反应制备氢化钠的装置如右图所示(Zn 粒中含有少量 ZnS 杂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 ②中依次盛有浓 NaOH 溶液、浓 H2SO4 |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收集③处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
C.结束反应时,先停止管式炉加热,再关闭活塞 K |
D.取出瓷舟内的固体,投入适量水中,若有气体产生,即可证明制得了氢化钠 |
5.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 NH3 | B.利用图 2 所示装置制备 Fe(OH)3胶体 |
C.利用图 3 所示装置收集 HCl | D.利用图 4 所示装置检验 SO2 的漂白性 |
6.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过程(固定、加热及盛接仪器略)证明了海带中存在碘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需要将干海带放入坩埚中灼烧 |
B.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2H++H2O2 =I2+2H2O |
C.步骤③操作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可以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
D.若步骤②仅滴加稀硫酸后放置一会儿,步骤③操作后,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3.实验题- (共3题)
7.
废铁、废铝是制取氢气、铁盐、铝盐的廉价原料。
Ⅰ. 右图是双钢瓶氢气球机,它具有安全耐用、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气球升力大等优点。

(1)制氢钢瓶内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a.稀硫酸和铁片 b.烧碱溶液和铝片 c.明矾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d.盐酸和锌粒
(2)下列物质不能作为干燥室中干燥剂的是_______。
a.浓硫酸 b.碱石灰 c.CaCl2 d.硅藻土
Ⅱ. 欲从 FeSO4溶液中得到绿矾(FeSO4•7H2O),合理操作是_________(从下列 a~d 中选择,下同) ; 欲从 NaAlO2溶液中得到 NaAlO2固体,合理操作是____________。
a.加热蒸发至剩余少量水后停止加热,靠余热把水蒸干; b.减压低温蒸发
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d.加入适量乙醇,萃取出溶质
Ⅲ. 绿矾高温分解时生成 Fe2O3、SO2、SO3等,为实现该反应并验证各产物,请填写下表。
已知 SO3熔点 16.8℃, 沸点 44.8℃, 下列仪器供挑选。

Ⅰ. 右图是双钢瓶氢气球机,它具有安全耐用、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气球升力大等优点。

(1)制氢钢瓶内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a.稀硫酸和铁片 b.烧碱溶液和铝片 c.明矾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d.盐酸和锌粒
(2)下列物质不能作为干燥室中干燥剂的是_______。
a.浓硫酸 b.碱石灰 c.CaCl2 d.硅藻土
Ⅱ. 欲从 FeSO4溶液中得到绿矾(FeSO4•7H2O),合理操作是_________(从下列 a~d 中选择,下同) ; 欲从 NaAlO2溶液中得到 NaAlO2固体,合理操作是____________。
a.加热蒸发至剩余少量水后停止加热,靠余热把水蒸干; b.减压低温蒸发
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d.加入适量乙醇,萃取出溶质
Ⅲ. 绿矾高温分解时生成 Fe2O3、SO2、SO3等,为实现该反应并验证各产物,请填写下表。
已知 SO3熔点 16.8℃, 沸点 44.8℃, 下列仪器供挑选。

仪器序号 | 仪器中的试剂 | 仪器中的现象 | 仪器或试剂作用 |
| FeSO4·7H2O | 留下红棕色固体 | 实现绿矾的分解,检出生成物 Fe2O3 |
| CuSO4 | 变蓝 | 检出生成物 H2O |
| — | 有白色粉末聚集 | 检出生成物 SO3 |
② | 品红溶液 | 褪色 | ____________ |
⑤ | NaOH 溶液 | — | ____________ |
8.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1)电解饱和 NaCl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粗盐中常含 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可依次加入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试剂来进行提纯。
(2)下列方法不可用于海水淡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工业上用电解法制Mg 时,通常在MgCl2中加入适量 CaCl2,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 ②增加电解质的密度,便于分离出熔融的镁。
(4)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母液中提取溴,在 B 瓶中得到较浓的溴水。实验方案为:关闭b、d,打开a、c,由a 向A中缓慢通入________至反应完全;关闭a、c,打开b、d、e,由b向A中鼓入足量__________, 同时由 e 向 B 中通入足量_________;关闭b、e,打开a,再由a 向B中缓缓鼓入足量___________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SO2、Cl2、热空气) 。

已知: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1)电解饱和 NaCl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粗盐中常含 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可依次加入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试剂来进行提纯。
(2)下列方法不可用于海水淡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蒸馏法 | B.萃取法 | C.离子交换法 | D.电渗析法 |
(4)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母液中提取溴,在 B 瓶中得到较浓的溴水。实验方案为:关闭b、d,打开a、c,由a 向A中缓慢通入________至反应完全;关闭a、c,打开b、d、e,由b向A中鼓入足量__________, 同时由 e 向 B 中通入足量_________;关闭b、e,打开a,再由a 向B中缓缓鼓入足量___________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SO2、Cl2、热空气) 。

9.
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右装置证明银和稀硝酸反应产生NO,D是内置块状大理石的多孔玻璃笼(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开始实验时,将D 装置下移,用反应产生的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赶净后,立即将D 装置上提。将A 装置中银丝放入稀 HNO3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银与稀 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装置的设计看,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反应产物是NO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由于E 处设计不当,开始收集的气体出现浅的红棕色,你认为该装置如何改进____________。

(1)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开始实验时,将D 装置下移,用反应产生的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赶净后,立即将D 装置上提。将A 装置中银丝放入稀 HNO3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银与稀 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装置的设计看,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反应产物是NO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由于E 处设计不当,开始收集的气体出现浅的红棕色,你认为该装置如何改进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