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泰宁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19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

1.推断题(共1题)

1.
A、B、C、为三种常见的单质,其中A、C为气体,B为常见金属.A溶于水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F的水溶液为浅绿色溶液,它们的关系如图1:

(1)写出A、B、D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A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检验D的水溶液中的阳离子的方法是(指出药品、试剂、步骤和现象):_____.将D溶液逐滴加入的沸水中会产生一种红褐色的液体.你认为该液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____________之间,验证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
(5)某同学将A的饱和溶液装满大试管倒置在烧杯中如图2,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溶液的颜色也变成无色,请你帮他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你预测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 。
②针对你的预测写出验证实验方案(步骤和现象):___。

2.综合题(共1题)

2.
碘化亚铜(CuI)是阳极射线管复盖物、也是重要的有机反应催化剂,不溶于水和乙醇。下图是用废铜电缆(杂质中含有少量铁)制取无水碘化亚铜的流程。

(1)过程①得到的溶液呈蓝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当温度高于40℃时,反应的速度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Cu(OH)2的Ksp=2.2×10-20,Fe(OH)3的Ksp=2.16×10-39,lg6=0.78,过程②中用_____________调节溶液的pH值,
A.NaOHB.NH3·H2OC.CuOD.CuCO3
得到的滤渣成分是__________ 。
(3)过程③的氧化产物能使淀粉变蓝,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4)过程④用乙醇洗涤的目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准确称取m gCuI样品,加入足量的Fe2(SO4)3溶液中,写出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样品完全反应后,用a mol/L酸性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的体积平均值为Vml,则样品中CuI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
(已知:5Fe2++MnO4- + 8H+ = 5Fe3+ + Mn2+ +4H2O)

3.计算题(共1题)

3.
NaClO2对污水中Fe2+、Mn2+、S2-和CN-等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某污水中含CN-a mg/L,现用NaClO2将CN-氧化,只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处理100m3这种污水,至少需要NaClO2______mol。

4.单选题(共6题)

4.
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A、证明非金属性Cl>C>Si
B、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制备少量氧气
 
A.AB.BC.CD.D
5.
元素X的单质及X与元素Y形成的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m ≠ n,且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一定是金属元素
B.(n-m)一定等于1
C.由X生成1molXYm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4NA
D.三个化合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6.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7.
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a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NO2


CO2
4mol•L-1NaOH溶液

Cl2
饱和食盐水

NH3
lmol•L-1盐酸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
8.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设计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周礼》:“煤饼烧蛎房(牡蛎壳)成灰”,蔡伦造纸用此“灰”溶于水沤浸树皮脱胶。
“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B
鉴别
《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利用焰色反应
C
浸出
《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提取青蒿素中的纤维素
D
性质
《本草纲目》:“(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机诸药者”。
利用KNO3的氧化性
 
A.AB.BC.CD.D
9.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获取金属Mg可采用电解MgCl2溶液的方法
C.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D.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5.实验题(共2题)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索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郝欣同学取ag Cu片12mL18mol/L浓H2SO4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请回答:
(1)请写出Cu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装置E中试管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作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____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3)下列药品中,能够证明反应后的烧瓶中有酸剩余的是____________.
A.Fe粉    B.BaCl2溶液    C.Ag    D.饱和NaHSO3溶液
(4)小明同学向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氧气,发现铜片全部溶液,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1.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和强氧化剂。某兴趣小组以NaClO3制取ClO2气体,再由ClO2制得NaClO2,实验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固体配制约20%的NaOH溶液100g,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 _____。
(2)实验须使NaClO3稍微过量,目的是_____。
(3)为使ClO2气体能被均匀、充分吸收,操作时应注意_____。
(4)NaOH吸收ClO2尾气,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两种阴离子,一种为ClO2,则另一种为___。
(5)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证明NaClO2具有氧化性的方法是:将B中溶液加热除去H2O2,加入______(填序号,下同)酸化,再加入______检验。
①稀HNO3 ②稀H2SO4 ③K2SO3溶液 ④BaCl2溶液 ⑤FeCl2溶液 ⑥KSCN溶液
(7)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