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某树脂的合成线路如下:

已知:
。
(1)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③的有机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所加试剂的顺序依次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1 mol E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mol Ag
b.可以用NaHCO3鉴别E和F
c.B分子存在顺反异构
(5)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6)
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____________种,其中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结构简式为 。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已知:

(1)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③的有机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所加试剂的顺序依次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1 mol E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mol Ag
b.可以用NaHCO3鉴别E和F
c.B分子存在顺反异构
(5)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6)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
前四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轨道,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C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D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基态E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
(1)基态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基态D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_____________。
(2)A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知,相邻两个电子的电离能中,I3和I4之间差异最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A、B、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其原因是________。
(4)氯元素与A、B、C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ACl3、BCl4、CCl3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_______(填分子式)。
(5)(DC)4为热色性固体,且有色温效应。低于-30℃时为淡黄色,室温下为橙黄色,高于100℃时为深红色。在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在常压下,(DC)4高于130℃分解为相应的单质,这一变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___。在B、C、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______(填分子式,下同),常与Cu2+、Zn2+、Ag+等形成配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6)A、C形成立方晶体,晶体结构类似金刚石,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ρg·㎝-3,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在该晶体中,A与C形成共价键的键长(d)为_____pm。
(1)基态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基态D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_____________。
(2)A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如下:
能级(I) | I1 | I2 | I3 | I4 | I5 |
电离能/kJ·mol-1 | 800.6 | 2427 | 3660 | 25026 | 32827 |
分析上表数据知,相邻两个电子的电离能中,I3和I4之间差异最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A、B、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其原因是________。
(4)氯元素与A、B、C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ACl3、BCl4、CCl3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_______(填分子式)。
(5)(DC)4为热色性固体,且有色温效应。低于-30℃时为淡黄色,室温下为橙黄色,高于100℃时为深红色。在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在常压下,(DC)4高于130℃分解为相应的单质,这一变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___。在B、C、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______(填分子式,下同),常与Cu2+、Zn2+、Ag+等形成配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6)A、C形成立方晶体,晶体结构类似金刚石,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ρg·㎝-3,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在该晶体中,A与C形成共价键的键长(d)为_____pm。
2.单选题- (共5题)
4.
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
B.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
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
D.F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G中氢氧化钠进入E |
5.
向含2 mol NaOH、1 mol Ba(OH)2、2 mol NaAlO2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n(CO2)(mol) | 1 | 3 | 5 | 6 |
n(沉淀)(mol) | 0 | 2 | 2 | 2 |
A.A | B.B | C.C | D.D |
6.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 氧化性:Fe3+>I2 |
B |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溶液澄清 |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
C |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 溶液变蓝 |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
D | 向稀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再滴入少量KSCN溶液 | 溶液变红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A.A | B.B | C.C | D.D |
7.
某强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Al3+、Fe2+、NH4+、Ba2+、Cl-、CO32-、SO42-、NO3-中的若干种,现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有Fe2+、SO42-、H+、NH4+、Al3+
B.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CO32-、NO3-
C. 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
2Al(OH)3↓+ CO32-
D. 气体A、B之间能发生反应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有Fe2+、SO42-、H+、NH4+、Al3+
B.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CO32-、NO3-
C. 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

D. 气体A、B之间能发生反应
3.实验题- (共1题)
8.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原因 |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 Y管中有少量水珠 |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
打开K2 | ③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