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已知有机物C的分子式为C9H9OCl,分子中有一个苯环,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且不含甲基,一定条件下C能发生银镜反应。C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部分无机产物已略去):

(1)F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认为B中可能没有氯原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的一种同系物W(分子式为C8H8O2)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符合以下条件的W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遇FeCl3溶液不变紫色
③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1)F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认为B中可能没有氯原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的一种同系物W(分子式为C8H8O2)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符合以下条件的W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遇FeCl3溶液不变紫色
③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2.单选题- (共3题)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2H5)CHCH(CH3)2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3—乙基丁烷 |
B.苯甲酸的结构简式为![]() |
C.利用乙醇的还原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酒后驾车 |
D.C5H10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6种 |
3.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生成了NO2 |
B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
C |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 ℃,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
D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A.A | B.B | C.C | D.D |
4.
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氯和三氯化铁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但二者的作用原理不同 |
B.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硫酸亚铁 |
D.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3.实验题- (共2题)
5.
三盐基硫酸铅(3PbO·PbSO4·H2O)简称三盐,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稍带甜味、有毒。200℃以上开始失去结晶水,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可用作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以铅泥(主要成分为PbO、Pb及PbSO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PbSO4的溶解度比PbCO3的溶解度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转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滤液1中的溶质为Na2CO3和_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③酸溶时,为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其中铅与硝酸反应生成Pb(NO3)2和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溶质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⑥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反应中元素价态不变)。
(5)简述步骤⑦洗涤沉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常温下PbSO4的溶解度比PbCO3的溶解度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转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滤液1中的溶质为Na2CO3和_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③酸溶时,为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其中铅与硝酸反应生成Pb(NO3)2和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溶质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⑥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反应中元素价态不变)。
(5)简述步骤⑦洗涤沉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其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的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____________,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准确称取a g KIO3(相对分子质量为214)固体配成溶液;
第二步: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
第三步: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
已知: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
(4)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Na2S2O3浓度可能__________(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____________,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
序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①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____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样品含NaCl |
② |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___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pH>10.2 | 样品含NaOH |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准确称取a g KIO3(相对分子质量为214)固体配成溶液;
第二步: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
第三步: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
已知: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
(4)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Na2S2O3浓度可能__________(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