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新课标I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1726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综合题(共1题)

1.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NaH2PO2是正盐还是酸式盐?___________,其溶液显___________性(填“弱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硫酸反应,写出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H3PO2)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___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席夫碱类化合物G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②一摩尔B经上述反应可生居二摩尔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属于单取代芳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

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2)D的化学名称是 ,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3)G的结构简式为     
(4)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的是_______。(写出其中的一种的结构简式)。
(5)由苯和化合物C经如下步骤可合成N-异丙基苯胺。

反应条件1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反应条件2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3.选择题(共4题)

3.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 1825 吨二氧化硫, 59 公顷的柳杉林每年可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硫.
4.用1,4,5三个数字组成两个带分数,使下面的等式成立。(每个带分数都是由1,4,5三个数字组成的)

{#blank#}1{#/blank#} ×73 ={#blank#}2{#/blank#}

5.用1,4,5三个数字组成两个带分数,使下面的等式成立。(每个带分数都是由1,4,5三个数字组成的)

{#blank#}1{#/blank#} ×73 ={#blank#}2{#/blank#}

6.判断对错.

1小时的 56 是50分钟.

4.单选题(共5题)

7.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B.戊醇C.戊烯D.乙酸乙酯
8.
W、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D.原子序数:X>Y>Z
9.
[2014·全国Ⅰ]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 ℃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6×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10.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实验装置
A
稀硫酸
Na2S
AgNO3与AgCl的溶液
Ksp(AgCl)>Ksp(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 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A.AB.BC.CD.D
11.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5.填空题(共1题)

12.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    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铁原子有 个未成对电子,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可用硫氰化钾奉验三价铁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    
(3)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     。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    个铜原子。
(4)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   。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 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选择题:(4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