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按要求填空 :
(1)高分子化合物
单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单质溴在60℃时发生1,4-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有________种,列举三种结构简式(要求不同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高分子化合物

(2)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单质溴在60℃时发生1,4-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

2.
A、B、C、D四种化合物,有的是药物,有的是香料。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A B C D
(1)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2)A、B、C、D四种化合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_______组峰;
(4)1mol D最多能与_____________mol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
(5)A与乙二醇以物质的量2:1反应生成一种酯,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1)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2)A、B、C、D四种化合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_______组峰;
(4)1mol D最多能与_____________mol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
(5)A与乙二醇以物质的量2:1反应生成一种酯,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3题)
7.
①甲苯能使KMnO4(H+)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②甲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甲醇不能;
③苯酚分子中的羟基酸性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酸性强。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是
②甲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甲醇不能;
③苯酚分子中的羟基酸性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酸性强。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是
A.只有①③ | B.只有①② | C.只有②③ | D.①②③ |
9.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
C.在苯中滴入溴水,充分振荡后,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 |
D.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并水浴加热;乙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 |
10.
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乙烷(乙烯) | (H+)KMnO4 | 洗气 |
B | 乙醇(H2O) | 新制CaO | 蒸馏 |
C | 苯(苯酚) | 溴水 | 过滤 |
D | 乙酸乙酯(乙酸) | NaOH溶液 | 蒸馏 |
A.A | B.B | C.C | D.D |
13.
已知酸性:
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
完全转变为
的最佳方法是



A.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
B.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 |
C.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 |
D.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 |
14.
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①用酒精洗涤试管内壁上残留的碘 ②用热碱液洗涤试管内壁上的油脂
③用稀氨水洗涤试管壁上银镜 ④用酒精洗涤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
①用酒精洗涤试管内壁上残留的碘 ②用热碱液洗涤试管内壁上的油脂
③用稀氨水洗涤试管壁上银镜 ④用酒精洗涤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5.
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将农作物秸秆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乙醇用作汽车燃料 |
B.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水作为萃取剂 |
C.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
D.使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 |
3.选择题- (共1题)
4.多选题- (共3题)
17.
绿原酸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具有广泛的杀菌、消炎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右下图
所示。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所示。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绿原酸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
B.1 mol绿原酸最多能与7molNaOH发生反应 |
C.绿原酸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
D.绿原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溴水褪色,但反应原理不同 |
18.
在乙醇分子中化学键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该醇发生催化氧化时,被破坏的键是②③ |
B.当该醇与Na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
C.当该醇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② |
D.当该醇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②和④ |
19.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B[ |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 淀粉未水解 |
C |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KMnO4溶液褪色 | 不能证明乙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 |
D |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CH3CH2Br在NaOH溶液中发生了水解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