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如图所示。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Z与T形成的化合物Z2T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 |
B.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是:Y>R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R |
D.由X、R、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2.
常温下,A是由X 和Y 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丙分别是X、Y、Z元素对应的单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Y、Z三种元素可能组成是离子化合物 |
B.反应②为化合反应,反应③为置换反应 |
C.常温常压下,Z的氢化物熔点为同族最高 |
D.原子半径:Y>Z>X |
3.
类比推理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几种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
A.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 |
B.Fe3Cl8可以改写为FeCl2·2FeCl3,推出Fe3I8可以改写为FeI2·2FeI3 |
C.NH3的沸点高于PH3,推出CH4沸点高于SiH4 |
D.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
4.
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B.食品包装袋中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等,其作用都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
C.城际“轻轨电车”启动时,电车电刷与导线的接触点会产生高温,石墨可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 |
D.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采用低温提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
2.填空题- (共3题)
5.
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现有一定量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体积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1的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1)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mol。
(2)混合物中铝粉与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C点对应的溶液体积为________mL。
(4)原硝酸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写出铝与该浓度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mol。
(2)混合物中铝粉与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C点对应的溶液体积为________mL。
(4)原硝酸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写出铝与该浓度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I、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模拟合成氨并制备少量氨水

已知:加热(85℃)NH4Cl和NaNO2饱和溶液可以制取N2
(1)为了完成实验,装置从左到右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D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中甲同学认为F装置不太合理,实验中会产生倒吸。乙同学认真分析后认为该装置无需改进,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实验探究
(4)该小组同学利用制备的氨水再进行银镜反应实验。经查阅资料,配制的银氨溶液主要成分是[Ag(NH3)2]OH,小组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在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2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滴加2%的稀氨水溶液,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②在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变浑浊,过滤,用________洗涤,得到白色固体;
③将该白色固体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用广范pH试纸检验溶液近似呈中性;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放有一小片铜的小试管中并微热,发现铜片的表面有气泡产生,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另取少量上层清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无色刺激性气体。由此确定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白色固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以上探究,设计实验来制备少量纯净的[Ag(NH3)2]OH溶液:取2mL 2%的AgNO3溶液于洁净的小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得到[Ag(NH3)2]OH溶液。

已知:加热(85℃)NH4Cl和NaNO2饱和溶液可以制取N2
(1)为了完成实验,装置从左到右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D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中甲同学认为F装置不太合理,实验中会产生倒吸。乙同学认真分析后认为该装置无需改进,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实验探究
(4)该小组同学利用制备的氨水再进行银镜反应实验。经查阅资料,配制的银氨溶液主要成分是[Ag(NH3)2]OH,小组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在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2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滴加2%的稀氨水溶液,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②在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变浑浊,过滤,用________洗涤,得到白色固体;
③将该白色固体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用广范pH试纸检验溶液近似呈中性;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放有一小片铜的小试管中并微热,发现铜片的表面有气泡产生,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另取少量上层清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无色刺激性气体。由此确定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白色固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以上探究,设计实验来制备少量纯净的[Ag(NH3)2]OH溶液:取2mL 2%的AgNO3溶液于洁净的小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得到[Ag(NH3)2]OH溶液。
7.
用HNO3和HF的混酸处理某金属后,产生的酸洗废液中含有Fe3+、Ni2+、NO3-、F-和Cr2O72-等。下图是综合利用该酸洗废液的工艺流程:

已知:
①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
②Ni2+与足量氨水的反应为:Ni2++6NH3
[Ni(NH3)6]2+
(1)再生酸中含有HNO3,采取减压蒸馏的目的为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份为____________。
(3)请写出“转化”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i(NH3)6]2+为难电离的络合离子,则“沉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检测,最后的残液中c(Ca2+)=0.001 mol•L-1,则残液中F-浓度为_______mg•L-1,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排放标准[已知Ksp(CaF2)=4×10-11,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氟离子浓度小于10 mg•L-1]。

已知:
①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
| Fe3+ | Ni2+ | Cr3+ |
开始沉淀 | 1.5 | 6.7 | 4.0 |
沉淀完全 | 3.4 | 9.5 | 6.9 |
②Ni2+与足量氨水的反应为:Ni2++6NH3

(1)再生酸中含有HNO3,采取减压蒸馏的目的为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份为____________。
(3)请写出“转化”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i(NH3)6]2+为难电离的络合离子,则“沉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检测,最后的残液中c(Ca2+)=0.001 mol•L-1,则残液中F-浓度为_______mg•L-1,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排放标准[已知Ksp(CaF2)=4×10-11,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氟离子浓度小于10 mg•L-1]。
3.实验题- (共1题)
8.
(题文)次氯酸钠稳定性远髙于次氯酸钠,也可用于杀菌消毒。制备次氯酸钠方法较多,常用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1.次氯酸叔丁酯((CH3)3COCl),相对分子质量为108.5,是具有挥发性的黄色油状液体,密度为0.802g/mL,且有强烈刺激性臭味;2.(CH3)3COCl+LiOH=LiClO+(CH3)3COH
请回答:
(1)实验第一步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B装置中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浓盐酸逐滴滴加而不是一次性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在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操作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4)进行操作3时,并不是直接加热蒸发溶液,而是选择在40°C下缓慢蒸发溶液,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
(5)该实验中次氯酸锂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

已知:1.次氯酸叔丁酯((CH3)3COCl),相对分子质量为108.5,是具有挥发性的黄色油状液体,密度为0.802g/mL,且有强烈刺激性臭味;2.(CH3)3COCl+LiOH=LiClO+(CH3)3COH
请回答:
(1)实验第一步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B装置中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浓盐酸逐滴滴加而不是一次性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在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操作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可以选用250mL规格的分液漏斗 |
B.操作1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
C.进行分液时,可提早关闭旋塞,以防止次氯酸叔丁酯从下口流出 |
D.装置B不合适进行操作1 |
(5)该实验中次氯酸锂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