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13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6

1.单选题(共11题)

1.
下列古诗中对应的化学物质及相关说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诗句
相关物质
相关说法
A
春蚕到死方尽
纤维素
高分子化合物
B
炬成灰泪始干
脂肪烃
饱和烃
C
沧海月明有泪
碳酸钙
弱电解质
D
蓝田日暖生烟
二氧化硅
两性氧化物
 
A.AB.BC.CD.D
2.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④>③>②>①B.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4.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D.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原子
5.
现有短周期元素X、Y、Z、M,其中X、Y位于同主族,Z、M位于同主族,Y、Z位于同周期,X与Z、M都不在同一周期,Z的核电荷数是M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M>Y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 > M
C.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Y > X
D.等浓度的X2Z与Y2Z的溶液中,Z2- 的物质的量浓度:X2Z > Y2Z
6.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B.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既破坏了范德华力又破坏了分子间氢键
C.分子形成的氢键一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测定100℃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发现实验值大于理论值,一定是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C.NH4+中氮原子为sp3 杂化,其立体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8.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S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
B.N2的结构式::N≡N:
C.NaCl的电子式:
D.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9.
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中,正确的是
A.B.C.D.
10.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实验现象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
A
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钾盐为K2SO3或KHSO3
B
将足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溶液变成蓝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C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静置
出现血红色
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
D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
下层液体呈紫色
氧化性:Br2>I2
 
A.AB.BC.CD.D
11.
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D.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2.选择题(共2题)

12.选出最佳答案(  )
13.选出最佳答案(  )

3.填空题(共2题)

14.
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b、c、d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e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两种)。
(3)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阳离子呈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化合物中阴离子为__________,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15.
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B、W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W两种元素组成的18电子微粒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A2W2为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还要弱。常用硫酸处理BaO2来制备A2W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印刷电路反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改用A2W2和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既达到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D的某化合物呈淡黄色,可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若淡黄色固体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且无气体生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D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单质化合生成一种化合物DA,DA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若将1molDA和0.5molE单质混合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

4.实验题(共2题)

16.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从海水中可以获得淡水、食盐,并可提取镁和溴等物质.
(1)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提取溴流程:

该流程中涉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流程中溴元素被氧化又被还原又被氧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