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三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116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推断题(共1题)

1.
烃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E,其转化关系如下图。已知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g/L,加热时B与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E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
(1)B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C物质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更剧烈
b.有机物C、D、E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c.实验室制备E时,加入浓盐酸做催化剂
d.B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2.综合题(共2题)

2.
工业上用铬铁矿(FeO·Cr2O3、含SiO2、Al2O3杂质)生产红矾钠(Na2Cr2O7)的工艺流程如下:

(1)上述四个步骤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步骤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1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向橙红色的红钒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变为黄色Na2CrO4溶液,写出该转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学习小组用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来测定农产品中氮的含量,测定过程如下:
I.用热浓硫酸处理0.25g谷物样品,把有机氮转化为铵盐。
II.用下图所示装置处理上述铵盐(夹持装置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检验B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玻璃管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谷物处理后所得的铵盐”加入三颈瓶中,打开玻璃塞、旋开K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2,打开K1,点燃酒精灯使水蒸气进入B装置。
①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装置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滴定、计算氮的含量
(4)取下锥形瓶,加入指示剂,用0.10mol/L的NaOH溶液滴定,重复滴定3次,平均消耗19.30mLNaOH溶液。
①该滴定的指示剂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
a.甲基橙 b.配酞 c.甲基橙或酚酞
②该谷物样品中氮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3.单选题(共5题)

4.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H6O 的有机物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共有3 种
C.在水中的溶解度:甲酸甲酯<乙酸
D.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5.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用水提取青蒿素需采用较高温度,产品药效较差,改用低温、乙醚冷浸,药效显著提高。若把青蒿素制成双氢青蒿素,其治疗疟疾的效果比青蒿素更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1O5B.双氢青蒿素的水溶性小于青蒿素
C.青蒿素生成双氢青蒿素属于氧化反应D.低温可以减少药物提取过程中过氧键的断裂
6.
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熔点为101℃,170℃分解。下列选用的装置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制取NO2
C.H2C2O4.H2O分解    
D.分离苯和溴苯
7.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容液中滴入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出现。
淀粉未水解
B
取少量绿矾(FeSO4·7H2O)溶于稀硫酸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色
绿矾未因氧化而变质
C
将适量Cl2通入NaBr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橙红色。
Cl2的氧化性大于Br2
D
向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2+、Zn2+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先生成黑色沉淀,静置,继续滴加Na2S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
Ksp(CuS)sp(ZnS)
 
A.AB.BC.CD.D
8.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µ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吸收大量CO2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