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常见制备方法如下。
(1)氯酸钾氧化法: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1+3C12,每生成3mol KH(IO3)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向反应后溶液中加______溶液得到KIO3。
(2)一种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工艺如图:
②“制FeI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催化剂)和淀粉,不停地搅拌,反应机理为:第一步IO3-+5I-+6H+=3I2+3H2O 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则第______步反应速率快。
④改变反应温度,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根据图象,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_________。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计算该食盐试样中碘元素的含量______mg•kg-1。
(1)氯酸钾氧化法: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1+3C12,每生成3mol KH(IO3)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向反应后溶液中加______溶液得到KIO3。
(2)一种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工艺如图:
②“制FeI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催化剂)和淀粉,不停地搅拌,反应机理为:第一步IO3-+5I-+6H+=3I2+3H2O 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则第______步反应速率快。
④改变反应温度,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根据图象,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_________。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计算该食盐试样中碘元素的含量______mg•kg-1。
2.单选题- (共4题)
2.
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Mg(OH)2沉淀的pH=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是A管溶液由红变黄,B管溶液不变色 |
B.A管中发生的反应:2H2O+2e-+Mg2+=H2↑+Mg(OH)2↓ |
C.取出a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看到木条复燃 |
D.电解一段时间后,A管产生白色沉淀,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白色沉淀溶解或部分溶解 |
3.
已知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W形成化合物与稀盐酸反应不可能产生氧气 |
B.原子半径:X>Y>Z>W |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Y |
D.Y与W形成化合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
4.
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 “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与下列相同的是( )
A.活性炭净水 | B.用漂白粉漂白织物 |
C.除去KNO3中的NaCl | D.除去河水中泥沙 |
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 |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 |
C.NaHCO3能与碱反应,因此食品工业上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
D.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得到漂白性更强的漂白剂 |
3.实验题- (共1题)
6.
Cl2O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1O;C12O的沸点为3.8℃,42℃以上分解为Cl2和O2,可作为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如图所示(B中冷却装置未画出),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12O,并用水吸收C12O制备次氯酸溶液。

(1)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产生C1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若B无冷却装置,则进入C中的C12O会大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
(5)为避免C12影响C中溶液的溶质可以在B、C之间加一个盛有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6)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1-。测定C中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为:用______(填仪器名称)取20.00mL次氯酸溶液放入烧杯中,向其中____________(填操作),过滤,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质量。(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12溶液、AgNO3溶液)

(1)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产生C1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若B无冷却装置,则进入C中的C12O会大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
(5)为避免C12影响C中溶液的溶质可以在B、C之间加一个盛有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6)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1-。测定C中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为:用______(填仪器名称)取20.00mL次氯酸溶液放入烧杯中,向其中____________(填操作),过滤,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质量。(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12溶液、AgNO3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