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I.二甲醚(DME)-种清洁的替代燃料,不含硫,不会形成微粒,而且与汽油相比,排放的NO2更少,因此是优良的柴油机替代燃料。工业上利用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如下(复合催化剂为CuO/ZnO/Al203):2CO(g)+4H2(g)
CH3OCH3(g)+H2O(g)△H=-204.7kJ/mol。
(1)600℃时,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过程如下:

则△H2=____。
(2)以DME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用惰性电极制成燃料电池,则通入氧气的电极是电源的____(填正、负)极,通DME的电极反应为
Ⅱ.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哈德·埃特尔建立了合成氨反应机制。T=673K时,各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能量单位为kJ/mol(注:图中“吸”表示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机理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673K,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液氨和水颇为相像,它能溶解多种无机及有机分子,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2NH3
NH4++ NH2一(某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10-30)。液氨中的pNH4与水中的pH相似,则该温度下液氨的pNH4=____。
(4)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它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1类似。写出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1)600℃时,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过程如下:

则△H2=____。
(2)以DME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用惰性电极制成燃料电池,则通入氧气的电极是电源的____(填正、负)极,通DME的电极反应为
Ⅱ.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哈德·埃特尔建立了合成氨反应机制。T=673K时,各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能量单位为kJ/mol(注:图中“吸”表示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机理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673K,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液氨和水颇为相像,它能溶解多种无机及有机分子,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2NH3

(4)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它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1类似。写出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2.
(1)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的43倍,其分子式为____分子中含102个氢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
(2)用式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__种。
(3)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___________
(4)立方烷
它的六氯代物有____种。
(5)
分子中最多有个____原子共面.
(2)用式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__种。
(3)有机物

(4)立方烷

(5)

3.
高纯度镍是许多有机反应的催化剂。某化学课题组拟以电镀废液(含有NiS04、CuSO4和FeSO4)为原料,设计提取高纯镍的简单工艺如下(阴离子省略):

注:Ni(OH)2开始沉淀时的pH=7。
(1)加入新制氯水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加入NiCO3的目的是________。
(3)由氧化镍制备高纯度镍,有两种方案:
方案1:氧化镍溶于稀硫酸,加入足量锌粉,过滤、洗涤、干燥。
方案2: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镍。
制备等质量的镍粉,从消耗原料量、产品纯度、实验安全角度评价两种方案的优点。
方案1.____
方案2.____
(4)方案2所用的氢气可以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来制取(填写字母,下同),收集氢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_。
(5)若将D装置和E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X气体,则X气体可以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装置D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
a.CO2 b.Cl2 c.NO d.SO2


注:Ni(OH)2开始沉淀时的pH=7。
(1)加入新制氯水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加入NiCO3的目的是________。
(3)由氧化镍制备高纯度镍,有两种方案:
方案1:氧化镍溶于稀硫酸,加入足量锌粉,过滤、洗涤、干燥。
方案2: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镍。
制备等质量的镍粉,从消耗原料量、产品纯度、实验安全角度评价两种方案的优点。
方案1.____
方案2.____
(4)方案2所用的氢气可以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来制取(填写字母,下同),收集氢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_。
(5)若将D装置和E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X气体,则X气体可以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装置D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
a.CO2 b.Cl2 c.NO d.SO2


2.单选题- (共10题)
4.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得0. Imol/L氨水的pH为11: ![]() |
B.用NaCl溶液做铁的吸氧腐蚀实验,O2减少:![]() |
C.用H2、O2进行氢氧燃料电池实验,产生电流:![]() |
D.用NH4Cl溶液溶解Mg(OH)2,沉淀溶解![]() |
5.
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2溶液 |
B.正极为C,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6.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氧化镁可以得到镁,电解熔融氯化镁不能得到镁 |
B.NH4C1和ZnCl2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
C.用牺牲镁块的方法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 |
D.铝盐和铁盐都可用作净水剂 |
9.
图1和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请根据图1和图2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
氢谱谱图选择出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的分子式

A. A是C3H6、B是C2H6 B. A是C6H6、B是C4H6
C. A是C6H6、B是C2H6 D. A是C3HS、B是C6H6
氢谱谱图选择出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的分子式

A. A是C3H6、B是C2H6 B. A是C6H6、B是C4H6
C. A是C6H6、B是C2H6 D. A是C3HS、B是C6H6
10.
有人认为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 -,然后Br+ 首先与CH2=CH2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 -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Br2在盛有NaCl和NaI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BrCH2CH2Br | B.ClCH2CH2Cl | C.BrCH2CH2I | D.BrCH2CH2Cl |
11.
我国成功实现持续开采可燃冰。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海底300m~3000m的深度形成的固体,可表示为mCH4·nH2O。下列哪个条件不是形成可燃冰必须具备的( )
A.低压 | B.低温 | C.高压 | D.充足的CH4来源 |
12.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以及结论或原因均正确的一组是
组别 | 现象或操作 | 结论或原因 |
A | 10mL0.1mol/LAgNO3 溶液中滴加 10 滴 0.1mol/L 的 Na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再加入 0.1mol/L 的 NaI 溶液又产生黄色沉淀 | Ksp(AgI)<Ksp(AgCl) |
B | FeCl3 溶液与 KSCN 溶液反应 , 溶液呈血红色 , 加入 KCl 溶液后 , 溶液颜色变浅 | 加入 KCl 溶液后平衡逆向移动 |
C | 配制 AlCl3 溶液时先将 AlCl3 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 加盐酸防止 AlCl3 水解 |
D | 工业合成氨中 , 将氨气液化分离 |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提高 N2 、 H2 的转化率 |
A.A | B.B | C.C |
D.D |
1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越大,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探究沉淀溶解平衡,各物质的电导率数据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CaCO3固体中不存在白由移动的离子
B. 与②对比,说明⑦中存在:AgCl=Ag++ Cl-
C. ⑤、⑥等体积混合后过滤,推测滤液的电导率一定大于13
D. 将①中固体加入④中,发生反应: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CaCO3固体中不存在白由移动的离子
B. 与②对比,说明⑦中存在:AgCl=Ag++ Cl-
C. ⑤、⑥等体积混合后过滤,推测滤液的电导率一定大于13
D. 将①中固体加入④中,发生反应:

3.选择题- (共1题)
14.刘恩和,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197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在最边远、最贫困的乡村,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在学校不通公路的情况下,自己动手,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将17吨建材从8公里以外的镇上背到学校,4个月跋涉了2000多公里的山路,走烂了5双解放鞋,带领村民把简陋的木质教室建成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被人们誉为“背来的学校”,刘老师也被人称为“山乡教育愚公”。
4.实验题- (共1题)
15.
测定平衡常数对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已知:I2能与I一反应成I3一,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2+I一
I3一。通过测平衡体系中c(12)、c(I-)和c(I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I、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 (12),采用如下方法:取V1mL平衡混合溶液,用c mol/L的Na2S20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03=2Nal+Na2S406),消耗V2mL的Na2S203溶液。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
(1)上述滴定时,可采用____ 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
(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方案可行。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 (12)
B.不可行。因为I一能与Na2S203发生反应
C.不可行。只能测得溶液中c(I2)与c(I3-)之和
Ⅱ、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拟采用下述方法来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室温条件下进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已知:①I-和I3一不溶于CC14;②一定温度下碘单质在四氯化碳和水混合液体中,碘单质的浓度比值即是一个常数(用Kd表示,称为分配系数),且室温条件下Kd=85。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I使用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填名称)。试指出该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为____。(任写一条)
(4)下层液体中碘单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5)实验测得上层溶液中c(I3一)=0.049 mol/L,结合上述有关数据,计算室温条件下反应I2+I一
I3一的平衡常数K= ___(用具体数据列出计算式即可)。

I、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 (12),采用如下方法:取V1mL平衡混合溶液,用c mol/L的Na2S20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03=2Nal+Na2S406),消耗V2mL的Na2S203溶液。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
(1)上述滴定时,可采用____ 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
(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方案可行。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 (12)
B.不可行。因为I一能与Na2S203发生反应
C.不可行。只能测得溶液中c(I2)与c(I3-)之和
Ⅱ、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拟采用下述方法来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室温条件下进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已知:①I-和I3一不溶于CC14;②一定温度下碘单质在四氯化碳和水混合液体中,碘单质的浓度比值即是一个常数(用Kd表示,称为分配系数),且室温条件下Kd=85。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I使用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填名称)。试指出该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为____。(任写一条)
(4)下层液体中碘单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5)实验测得上层溶液中c(I3一)=0.049 mol/L,结合上述有关数据,计算室温条件下反应I2+I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