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
,学名肉桂酸,又名β-苯丙烯酸,主要用于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医药工业、美容、农药、有机合成等方面,其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下所示:

已知:
ⅰ
ⅱ
完成下列填空:
(1)C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A的名称是_______
(3)反应①发生所需的试剂是________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D的分子式是______,与D具有相同官能团用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已知:
ⅰ

ⅱ

完成下列填空:
(1)C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A的名称是_______
(3)反应①发生所需的试剂是________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D的分子式是______,与D具有相同官能团用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
PbO(溶于酸,微溶于强碱溶液)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可制作颜料铅白、杀虫剂等。某再生能源企业以含铅废料(主要含Pb、PbO、PbSO4和极少量的PbO2)和稀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的工艺流程如下:

(1)含铅废料中的PbO2 和PbSO4 中,铅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溶过程中为了加快溶解速率,除了加入FeSO4 作催化剂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滤液A 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脱硫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冷却、过滤后对所得的固体进行洗涤操作,在实验室洗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和_________,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PbO 溶解在NaOH 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
NaHPbO2(aq)。PbO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该曲线,简述由粗品PbO 得到高纯PbO 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铅废料中的PbO2 和PbSO4 中,铅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溶过程中为了加快溶解速率,除了加入FeSO4 作催化剂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滤液A 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脱硫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冷却、过滤后对所得的固体进行洗涤操作,在实验室洗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和_________,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PbO 溶解在NaOH 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


2.单选题- (共3题)
4.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Z组成的单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B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常温下Y、Z 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pH=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与B 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离子半径: Z>X>Y>W
C. W、Y、Z 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D. 将等物质的量的A、C溶于同一烧杯水中,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A. A 与B 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离子半径: Z>X>Y>W
C. W、Y、Z 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D. 将等物质的量的A、C溶于同一烧杯水中,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5.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CO2、N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
B.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组成元素相同 |
C.地沟油不宜食用,可以分馏提取汽油,做汽车的燃料 |
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
3.实验题- (共1题)
6.
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某研究小组 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各FeCO3的最佳方案:
(1)实验I中产生HCO3-和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产生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实验Ⅲ中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Ⅳ进行探究:
实验Ⅳ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_____
对比实验Ⅱ、Ⅲ、Ⅳ,甲同学得出结论:NH4+水解产生H+,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_____.再取该溶液一滴管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Ⅲ中FeCO3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

分别将实验Ⅰ、Ⅱ、Ⅲ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A处的广口瓶中。反应完成后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
(5)实验反思:经测定,实验Ⅲ中的FeCO3纯度高于实验Ⅰ和实验Ⅱ。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FeCO3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
实验 | 试剂 | 现象 | |
滴管 | 试管 | ||
![]() | 0.8mol/LFeSO4溶液(pH=4.5) | 1mol/LNa2CO3溶液(pH=11.9) | 实验Ⅰ: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
0.8mol/LFeSO4溶液(pH=4.5) | 1mol/LNaHCO3溶液(pH=8.6) | 实验Ⅱ: 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 |
0.8mol/L(NH4)2Fe(SO4)2溶液(pH=4.0) | 1mol/LNaHCO3溶液(pH=8.6) | 实验Ⅲ: 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
(1)实验I中产生HCO3-和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产生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实验Ⅲ中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Ⅳ进行探究:
| 操作 | 现象 |
实验Ⅳ | 向0.8mol/LFeSO4溶液中加入_____,再加入一定量Na2SO4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1mol/LNaHCO3溶液混合 | 与实验Ⅲ现象相同 |
实验Ⅳ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_____
对比实验Ⅱ、Ⅲ、Ⅳ,甲同学得出结论:NH4+水解产生H+,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_____.再取该溶液一滴管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Ⅲ中FeCO3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

分别将实验Ⅰ、Ⅱ、Ⅲ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A处的广口瓶中。反应完成后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
(5)实验反思:经测定,实验Ⅲ中的FeCO3纯度高于实验Ⅰ和实验Ⅱ。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FeCO3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